生命智慧

生命智慧

2019.04.29

妙行無住分第四: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佛陀提示布施的方法在於「不住六識布施」

妙行無住分第四: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提問:「菩薩於法,應無所住」中「法」是什麼?

 

佛教教義對「法」有許多不同的解釋,它們主要如下:

 

  1. 意指釋迦牟尼的教法。
  2. 早期佛教意指八正道,它是修證聖位唯一不二的法門。
  3. 意指放棄所有的妄念、執著後,升起的「真我」或「自性」。
  4. 意指對事物理解之根據、規範、法則等等。
  5. 意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意根」對應「色、聲、香、味、觸、法」六識中第六識「法識」的對境。
  6. 意指佛引導眾生歸依的理想與目標。

 

然而此處的「法」,應指意指「修證菩薩果位的教法」。

 

提問:佛教的三種布施是什麼?

 

佛教認定布施其實不只是財布施,它更廣泛的包括三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與無畏布施。而佛陀提示修行者在菩薩道行布施,談的既然是幫助眾生滅度,則談的是「法布施」。

 

提問:什麼是不執著於「六識所感受的相」布施呢?

 

依佛教觀念,人有眼、耳、鼻、舌、身五個有色根與無色的意根覺知外境,佛教稱為六識,這六識為:

 

  1. 色識:眼睛看到的一切實質物質、景色。
  2. 聲識:耳朵聽到的聲音。
  3. 香識:鼻子聞到的氣味 。
  4. 味識:舌頭領受的味覺。
  5. 觸識:身體領受的感受。
  6. 法識:由這些「色、聲、香、味、觸」「五識」所觸動的感受,譬如說,看到玫瑰花好看,聽到貝多芬音樂好聽,聞到玉蘭花很香,吃到巧克力好吃,接觸到絲製衣物感覺柔軟舒服等等。

 

一般眾生會認定六根感受的外境種種物質境遇,是六種實體的覺知,是真實的,佛教稱這些六種實體的覺知「六識」。但佛教稱這「六識」又稱為「六塵」,為什麼稱之為「六塵」呢?「塵」是佛教用語,就是塵垢、染污。佛教認定六根覺知的「六識」,會令眾生「起心動念」,而「起心動念」後會觸動「因果業報」,而「因果業報」會令該眾生永陷輪迴,所以佛教又稱「六識」為「六大賊」

 

談一下「住六識布施」。所謂「住六識布施」,就是在布施時,布施者在六根下引動的六識令他「起心動念」。

 

譬如說,你拿起一個熱包子,聞起來很香,也覺的很好吃,正想吃的時候,看到眼前有個乞丐很苦,三天沒吃飯了,你覺的想要幫助他。你把你本來想吃的包子給了乞丐吃,給了後,你感受很愉快,也感覺增加了修行福德。依佛陀教理,這個布施著了「色、聲、香、味、觸、法」六識引起的妄念:

 

  1. 當你拿起包子,感受到包子熱的,就著了「觸相」。
  2. 當你聞到包子香的,就著了「香相」。
  3. 當你感覺包子很好吃,就著了「味相」。
  4. 當你認定有一個窮困的「乞丐」存在,認定「我」比「乞丐」幸福,日子過的比較好,認定有「我」要救「他」,就著了「我相」。
  5. 當你認定你與窮困的乞丐是分開的個體,就著了「人相」。
  6. 當你認定有個乞丐「窮」,需要「被救」,就著了「法相」。
  7. 當你給了乞丐包子,聽了到乞丐說「謝謝」,就著了「聲相」。
  8. 當你布施完了心生歡喜,布施就著了「法相」。
  9. 當你布施完了希望籍由布施增添「壽命」、「福德」,就著了法相。

 

人有眼、耳、鼻、舌、身五個有色根與無色的意根覺知外境,佛教稱為「六識」。佛教認定六識會令眾生「起心動念」,而「起心動念」後會觸動「因果業報」

 

提問:什麼是「不住六識布施」呢?

 

什麼是「不住六識布施」呢?以上述的例子來說明。

 

當你拿著一個熱的、香的、好吃的包子等,並不覺得包子熱騰騰時,就是不著「觸識」,不覺得包子很好聞的時候,就是不著「香識」,不覺得包子好吃的時候,就是不著「味識」。當你看到一個貧困的乞丐時,並沒有覺得他是個貧困的乞丐,不覺的有個我要布施他,也不覺的有布施的包子,這就是不著「色識」。當布施完不覺得曾經布施,也不覺得布施歡喜或布施有功德,就是不著「法識」。

 

當布施完不覺得曾經布施,也不覺得布施歡喜或布施有功德,就是不著「法識」

 

提問:布施者領受的福德到底是什麼?

 

布施者領受的福德有兩個階層:

  1. 第一種階層的福德是「眾生福德」或物性福德。意指在輪迴中下一世投胎,會擁有更多福報,譬如說:六道再上一層,進入天道,或下世變作一個有錢、有地位、相貌好的人。
  2. 第二種階層的福德是「菩薩福德」:「菩薩福德」是修證菩薩或佛陀果位的福德。

 

布施者領受的第二種福德是「菩薩福德」,菩薩福德是修證菩薩或佛陀果位的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