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智慧

生命智慧

2018.05.11

法會因由分第一:一時

 本文解釋《金剛經》第一章節「法會因由分第一」內文中的「一時」

法會因由分第一:一時

 

《金剛經》第一章節「法會因由分第一」內文如下: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捨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本文解釋:「一時」。

 

解釋如下:在那個時候。

 

如果研討言語結構,會發現一句話除了有主詞、動詞跟受詞之外,還要有時間元素。為什麼呢?當講句話沒有時間元素,別人聽起來會覺得這個句子不完整。譬如說,你對朋友說「我吃飯」,朋友聽到後心裡會打一個問號,會想你是昨天吃飯?今天吃飯?還是明天吃飯呢?

 

佛教歷史記載有個特色,很多記歷史事件其發生時間都記載不詳。《金剛經》一開頭說到時間時,也只簡略的說「一時」而已,並沒有說出確切時間,為什麼呢?

 

答案可能有三個。

 

其一:古印度人沒有記錄時間的習慣

古印度人的習慣不記載事件發生的時間,答案就如此而已,沒有其他特別的理由。

 

其二:沙門修行者對時間不敏感

編寫佛經的人都是沙門修行者。這類的人多數心念清淨單純、俗務不多,因此對於時間不敏感,不會刻意的去記憶時間。

 

其三:佛教認定時間是虛相

在眾生思想中,時間是個必要存在的元素。思想中的時間元素會幫助眾生將「過去發生過的事情」、「現在正發生的事情」與「未來預期將發生的事情」都呈直線狀串聯在一條時間軸上,而令眾生清楚的知道與每一個事件的發生時機與事件間的時間差。

 

 佛教認定時間是虛相

 

各位不妨此刻感受:「自己心念中是否存有一聯串連結著時間座標的事件?」

 

往下,我想邀請你做一個有趣的心理實驗。

 

我要請你閉上眼睛,閉上眼睛後舒服慢慢地做十個深呼吸,而每一個呼吸,會讓你的心變得平靜、安詳。在這個時刻,我要邀請你想像你大腦此刻置放著一個五十公分見方的方盤子。然後,請做三個冥想:

 

  • 第一個冥想:請冥想一件既往生命中最痛苦的事情,然後把這個事情想像成是一個蘋果,將它放在盤子上某個地方。
  • 第二個冥想:請冥想一件今天發生的事情,也請你把這個事情想像成是一個蘋果,將它放在盤子上某個地方。
  • 第三個冥想:請冥想一件你對未來某個重要的計劃,將這個計劃也想像成是一個蘋果,將它放在盤子上某個地方。

 

那麼現在,在你大腦盤中有著三個蘋果放在三個你選擇的位置。請教一下,這三個蘋果是如何置放在方盤上呢?

 

在這個冥想中,蘋果隱喻著實體事件,而蘋果放的位置隱喻時間坐標。如果方盤上三個蘋果呈現直線排列或某種幾何排列,那表明在你思想中你認同「過去的痛苦回憶」、「今天發生的事件」與「未來的計劃」都如同蘋果般,在時間軸上是存在的實體。

 

時間是實相嗎?對於這一點,物理科學家與佛家都投反對票。

 

著名天文物理科學家霍金在他著作的「時間簡史」中,以物理定律推出的結論是:「時間不是實相」。佛家對時間來說,也支持霍金的看法。《金剛經》提示:「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佛經云:「剎那見終古」。在佛教理念中,時間只存在於慾界與色界的虛相世界中,而在恆在寂靜的無色界,時間是不存在的。

 

也許因為上述佛家看穿時間的緣由,故在佛經載錄歷史事件時也就不著意記載時間了。

 

 《金剛經》提示:「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佛經云:「剎那見終古」。

 

建議您觀賞以下影片,進一步瞭解這個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