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智慧

生命智慧

2017.11.30

善現啟請分第二:即從座起,偏袒右肩

佛陀弟子須菩提尊稱佛陀「稀有世尊」,並對佛陀跪拜合十表達尊重,但佛陀介意這些禮節嗎?

善現啟請分第二:即從座起,偏袒右肩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谛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惟然,世尊,願樂欲聞。」

 

本文解釋: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

 

解釋如下:他偏袒著右肩,著右膝跪在地上,雙手合十,恭敬地向佛陀問道:「希罕少有的世尊。」

 

佛門修行者修行必修的課題是「身」、「口」、「意」三業。所謂「身業」,就是身體要做正確的行動;所以「口業」,就是口裡要講正確的話;所謂「意業」,就是心念要正念。這個三業的修行,會施用於佛教徒生活中的每一個地方。

 

在佛教徒面對長者時,就有「三業清淨」的儀軌之說。「三業清淨」包括三個禮數:

 

其一:身業

佛教徒「衣著偏袒右肩」與「肢體右膝著地」是面對長者在「身」方面的恭敬。

 

其二:口業

佛教徒與長者對話時在口業的清淨與恭敬。

 

其三:意業

佛教徒「雙手合掌」是面對長者時心念上的「清淨」與「恭敬」。

 

在佛陀向徒眾談論《金剛經》般若的法會中,須菩提以「三業清淨」儀軌向佛請法。

 

提問:佛陀弟子須菩提尊稱佛陀「稀有世尊」,並對佛陀跪拜合十表達尊重,試問,弟子執禮心意歸心意,但佛陀介意這些禮節嗎?

 

佛教非常重視弟子面對上師或在對上師請法時的儀軌。須菩提在向佛陀請法時,非常恭的用身、口、意三業請法,並尊稱佛陀為「稀有世尊」。「稀有世尊」這個稱呼,是個極為崇高神聖的稱號。

 

 佛教非常重視弟子面對上師或在對上師請法時的儀軌。

 

這裡談一談佛教的禮儀議題。

 

在佛教中,不管基於宗教儀軌、社會文化或道德觀點來看,徒弟在口語上或肢體語言上表達對上師的尊重,本就天經地義,沒有什麼值得去討論的。而我想談的是,當徒眾對上師尊崇、膜拜,如果這個上師正在菩薩道修行,並行法佈施協助眾生時,那上師對徒眾尊崇、膜拜的心念與姿態該用什麼態度呢?

 

對這一點,佛陀在《金剛經》中說得很清楚,佛陀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這句話是說:「一個在菩薩道修行的修行者協助眾生時,如果在妄念下心存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那就不夠格被稱之為菩薩。」

 

什麼是「四相」呢?

 

所謂「四相」指的是:

 

當一個在菩薩道發菩提心,一心想幫助眾生滅度的修行者如果存在著妄念、執念與分別心時,他會執著於「我相」,以為有一個「我」在度化眾生;執著於「人相」,認定「我」是「高智慧人類」,而其它動物是「低智動物」;執著於「眾生相」;認為「我」與「其他眾生」修行位階上有高低差別,我「高」而「眾生」低,而有個「眾生」在被我所度;又執著於「壽者相」,希望藉由添壽命時限。如果在菩薩道發心幫助眾生滅度的修行者存在「四相」,則這種「有相布施」不夠格被稱之為菩薩。

 

佛陀會介意弟子執禮相待嗎?佛陀早已經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其法體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法性已空。既然佛陀法性已空,連「我」都不存在了,那佛陀怎麼會自覺「高高在上」,而接受弟子的跪拜呢?徒弟可著相跪空了,佛陀對弟子對衪所執的一切禮早已無感、無覺。

 

況且,佛陀心中清楚知道「眾生平等」。弟子此刻雖然仍是眾生,但弟子內在的自性卻是佛。既然如此,那佛陀又何德何能去擔當這個暫時為眾生的未來佛跪拜衪呢?

 

換言之,佛陀對弟子尊稱衪「稀有世尊」或跪拜,既不執著自己是世尊,也不會心生歡喜,衪根本無感,當然更不會苛求徒弟跪拜衪。如果佛陀見徒弟跪拜而開喜,或者執意要弟子跪拜,那佛陀不是著相了嗎?佛陀也就不是佛陀了。

 

佛陀心中清楚知道「眾生平等」。弟子此刻雖然仍是眾生,但弟子內在的自性卻是佛。

 

從須菩提的角度該如何看待這個議題呢?

 

依須菩提尊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而佛陀都已稱呼須菩提為摩訶菩薩,須菩提難道不知道佛陀不會因為這些尊稱儀軌而開喜嗎?所以我猜想,須菩提知道,當他對佛陀恭敬膜拜時,他恭敬膜拜的對象表面是佛陀,但其實不是佛陀,而是釋迦牟尼佛所提示的世間稀有的般若妙法。

 

以前有一個道行高深的老主持,他在法會中都要求弟子對他跪拜。但他對徒弟說:「你跪拜的不是我,而是在跪拜中肯定修佛的心與跪拜我身後的這個大千世界的無上般若智慧。」

 

現代佛教儀軌中,弟子面對上師的儀軌是非常隆重的。對於修行的佛教徒來講,基於他存在對上師、佛陀、菩薩的景仰與崇拜心念,與誠心願意接受佛教位階高低規範,用隆重的儀軌跪拜上師既不困難,也無不對。我並沒有否定弟子對上師、佛陀、菩薩在肢體語言或口語上尊重膜拜是錯誤的。

 

但對於在菩薩道已有修行深度的比丘或上師來講,修行中既已放下了「四相」,那如果連「我」都沒有了,又怎麼會有一個「上師」接受跪拜呢?換句話說,如果一個已經有修行深度的上師堅持徒眾執重禮膜拜,那就著「四相」了。

 

我有一個朋友是佛教徒,他曾見過某個主持在進入信徒聚集房間前,轉身對他旁邊服侍的比丘說:「他們都跪了嗎?」這句話說了不打緊,說了就把修行說沒了,不是嗎?問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在世修行的上師認定自己具有某個離世果位時,那存在這個心念的上師是真的上師?還是仍是眾生呢?」

 

「尊重」應該來自於「真心」,還是來自於「外在儀軌的包裝」呢?請切記,我沒有否定佛教三業儀軌,我只是在談到徒眾與上師面對儀軌的心念該是什麼。

 

 如果一個已經有修行深度的上師堅持徒眾執重禮膜拜,那就著「四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