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智慧

生命智慧

2019.01.04

善現啟請分第二:生命存在著一個目的嗎?

生命到底存在著一個目的嗎?如果生命存在著一個目的,那這個目的是什麼?

善現啟請分第二:生命存在著一個目的嗎?

 

眾生在菩薩道修行存在著一個「目的」,希望透過修行,脫離煩惱、痛苦,最終證悟作菩薩。我想在此處籍著這個佛教對人生的理念,探討二個議題:

 

  • 生命到底存在著一個目的嗎?
  • 如果生命存在著一個目的,那這個目的是什麼?

 

無神論者

 

對於這個議題,「無神論者」很容易回答,當他認定生命死亡就結束了,那他對生命的目的會很清楚,他只要在本世中儘量過好就好了。換句話說,他會設法多賺一點財富、多一點享受、獲得更高的地位或找更多的愛情等等。他會儘量「自利」,而非「利它」。

 

「無神論者」認定生命死亡就結束了,那他對生命的目的會很清楚,他只要在本世中儘量過好就好了

 

有神論者

 

對「有神論者」來說,這個答案也不難回答。他只要遵循宗教經書中的教導,好好的聽從經書的指示過生活就好了。

 

依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來說,他會接受佛經的教導相信生命無常,人生本苦;生命中要儘量的學習放下煩惱、痛苦,放下無明;生命中要儘量的修習佛法,修證菩薩或佛陀果位與無上正等正覺。

 

人生的煩惱與痛苦是神的詛咒嗎?

 

依佛教執持的核心理念之一是認定「生命本苦」。如果接受了這個理念,而這個結論真的是真相,那佛教徒會理所當然的認定生命中的一切苦是個詛咒。也因此,對許多佛教徒來說,放下苦變成當然的目的。

 

許多人的生命都滿苦的,但這個「苦」是生命的詛咒嗎?還是是祝福呢?

 

我最近見到一個杭州有錢的女士,來家裡拜訪我。她告訴我說,他的大女兒出嫁了,她決定不給大女兒一毛錢,大女兒必須自己照顧自己的生活。她的大女兒目前住在北京,租了一個簡陋的的房子,而且必須自己找工作養家。

 

對這個大女兒來說,她目前的苦背後的真相是母親的祝福嗎?還是是母親的詛咒呢?這個女士的心意是什麼呢?

 

我並沒否定佛經啟示的「生命本苦」,我想討論的是:「生命本苦」是生命的祝福還是詛咒呢?

 

「生命本苦」是生命的祝福還是詛咒呢?

 

大道有利無害

 

我們假設我們的確有一個創生的母親,我們也假設這個創生我們的母親充滿著「大愛、大能與大智慧」,那這個母親會將我們創生後丟入地球,讓我們面對無常的生命境遇,日日感受到煩惱與痛苦,而進而要求我們在不斷地修行,才可反回到衪的身邊?而更恐怖的是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行為失檢、修行不當,還甚至會被處罰,被送入餓鬼道、地獄道,承受無邊無際的痛苦?

 

這會是生命的真相嗎?

 

我不認定我們的母親創生我們後要我們受苦,然後要學習脫苦,而生活失檢就得去地獄。這不太像是母親的祝福,它倒像是惡意戲謔的詛咒。

 

我一直堅信老子所提示的一句話:「大道有利無害。」我認定「生命」的背後隱藏著創生源頭的「愛、智慧與祝福」我也相信每一個「生命痛苦」的背後,都隱藏著一個積極的目的。這個目的是與學習有關,學習什麼呢?學習愛、仁慈、智慧與勇氣。

 

當人們學成愛、智慧與勇氣的時候,他會蛻變,他內在能量意識的振動頻率也會因此轉變。創生我們母親的震動頻率就是愛、仁慈、智慧與勇氣。當我們內在能量意識的震動頻率透過學習,也調頻成愛、仁慈、智慧與勇氣的時候,我們就可回到母親的身邊,母親的身邊就是西方極樂世界。

 

我堅信人生的苦是母親的祝福,它是激發我們學習愛、仁慈、智慧與勇氣的工具。

 

人生存在著另一個目的:「貢獻」

 

人生除了學習愛、仁慈、智慧與勇氣之外,存在著另一個目的,這個目的就是「貢獻」,利用「貢獻」為社會提供眾生在心靈演化的過程中所必須的資源。

 

例如像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195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是被公認是個物理天才,他被譽為「現代物理學之父」,他總共發表了三百多篇科學論文。其中一個極有名的物理創見是「相對論」。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牛頓認定時間與空間不是絕對的,但相對論談是相反,相對論認定時間與空間不是絕對性的,而是相對性的。在這個時間與空間是相對性的依據下,加上「光速不變的特性」,就能導致二個必然的推論:

 

其一、運動物體在其運動方向,會表現出長度的收縮。

其二、運動的物體會經歷「時間的膨脹」。例如說,一個運動中的錶時間走的速度,要比靜止錶走得慢。

 

愛因斯坦從相對論的理念中推導出質能方程式:「E=mc2」。這方程式意味著能量和質量其實是一回事,可以相互轉換。而科學家藉由這個質能方程式創造了原子彈,而美國也藉由原子彈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愛因斯坦是如何創造了如此多的物理知識呢?他是從既往的學習知識中累進推衍出來的嗎?還是這一切都不是,他是透過與某個智慧能量連結而感應到的呢?

 

讓我們從愛因斯坦的名言錄中一些有關創新的哲學觀來推測答案是那一個。

 

愛因斯坦的名言錄中提示:

 

  • 創新不是由「邏輯思維」帶來的,儘管最後的產物有賴於一個符合邏輯的結構。
  • 我認為只有「大膽的臆測」,而不是「事實的積累」,才能引領我們往前邁進。
  •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的實在因素。

 

愛因斯坦的名語錄提示了他的哲學。這些內容指出,他的創新不來自於邏輯思維或者是既有的知識堆加起來的。愛因斯坦所謂的「想像力」真的來自於內在嗎?我猜愛因斯坦自己也說不上來,還是他的創新是源自於天外來鴻呢?

 

愛因斯坦的名語錄中有一段話,呼應了他對他天外來鴻的解讀;他說:

 

「我不是無神論者,也稱不上是泛神論者。我們就像個誤闖一座大型圖書館的小孩,裡面藏滿了不同語言寫成的書籍。那小孩知道,這些書一定是由某(些)人所寫,只不知曉他(們)如何寫成,隱約感覺到這些書的排列,彷彿依據某種神秘規律,卻不明所以。對我而言,似乎連世上聰明之人最對於上帝的看法亦是如此。」

 

愛因斯坦的創見來自於神給了他一本書,他翻閱神的書籍,看懂了神的話語。

 

愛因斯坦在他的生命中從來不談信仰,不談他是無神論者或者是有神論者,但他人生命中一切的信念或所作所為,像不像佛陀在提示在菩薩道修行的精要,像不像是佛陀最推崇序的法布施。愛因斯坦一生所作所為都符合一個在菩薩道修證菩薩的修行。

 

愛因斯坦所謂的「想像力」真的來自於內在嗎?我猜愛因斯坦自己也說不上來,還是他的創新是源自於天外來鴻呢?

 

天才無限家

 

我想另外提一個例子來探討生命另外一個目的:「貢獻」。

 

最近電影院上映了一個電影,這個電影叫做天才無限家(The Man Who Knew Infinity),它描述一個印度數學奇才「拉馬努金」。

 

拉馬努金

 

「拉馬努金」出身於印度南部貧窮鄉下,沒受過正規教育,但幼年起便熱愛數學,展現驚人的數學天分,憑靠自學,獨立發現近一大堆數學公式(約4000個)

 

當時任何新創的數學公式都必需透過驗證,這種驗證模式的理念很科學、很邏輯、很理性,但對「拉馬努金」來說,這些傳統的數學公式驗證方式對他很困擾,因為「拉馬努金」寫下這些數學公式的來源,不是透過這些傳統的推演方式,而是他在靜默禱告時神對他傳達的訊息。

 

「拉馬努金」否定這種傳統驗證數學公式的方式,因為他認定這些數學公式必定是真的,他感覺很花時間去驗證這些公式,是浪費他寶貴的時間。

 

因為他否定驗證數學的態度與當時數學界對立,最終,他被迫耗費時間去驗證他的數學公式,結果他成功了。世人因此對他的數學創建充滿著驚奇與景仰,他最後被選入了英國皇家的研究員,「拉馬努金」被數學界認是史上最具傳奇的天才。

 

試問,「拉馬努金」在禱告中所領受的數學公式從何而來呢?這真的是他的神透過他的思念與筆,呈現給人間的嗎?

 

愛因斯坦與拉瑪努金都在生命中對人類提出了貢獻。我不禁思考,他們對人類提出貢獻是他們專利嗎?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難道生命中只有忙著去脫苦嗎?或者只有去學習愛、智慧與勇氣嗎?除了上述的目的之外,在每一個人的心靈深處,是否有暗藏著對於人類社會貢獻的任務呢?當一個人忙著脫苦,就無法去覺知是否存在這種任務。讓自己的心自由吧,自由的心會對你傳出生命的訊息。

 

人生存在著另一個目的:「貢獻」

 

佛教的教理是消極的

 

佛教的教理不是不對,但它提示的「生命本苦」的教義隱藏著消極的心念。我感覺上不必用這種消極的心念來面對生命的苦。我認為生命苦背後是個祝福,它的背後隱藏著三個目的:

 

其一:刺激學習

 

苦善意是利用「苦」督促我們去學習,學習愛、仁慈、智慧與勇氣。

 

其二:貢獻

 

貢獻什麼呢?一個人可以在科學、文學、藝術等許多方面貢獻給這個社會。然而多數貢獻的路徑是未知的、對抗典範的、孤獨的,所以它必定是辛苦的。

 

其三:復命

 

第三個善意是利「苦」督促我們放下妄念,去理解母親的存在,而最終,能如浪子回頭般,或如鮭魚溯溪回歸源頭般,回歸母親的身邊。

 

值得一提的是,我說提示的想法並非與佛教的教義衝突,僅是對苦的看法略有不同。

 

本章結論是什麼呢?結論是:生命中的苦,是祝福,是手段,而非目的。所以當佛教徒修行時,要感恩苦是修行的誘因,而非厭惡苦。如此,脫苦就不再是修行的目的了。

 

生命中的苦,是祝福,是手段,而非目的。滋養我們,讓人們學習愛、仁慈、智慧與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