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智慧

生命智慧

2018.09.27

法會因由分第一:什麼方法才能導正修行呢?

到底什麼樣子內容的修行才能夠真正幫助修行呢?

法會因由分第一:什麼方法才能導正修行呢?

 

這個提問是有見地的。我們不妨思考:「到底什麼樣子內容的修行才能夠真正幫助修行呢?」我提示一些見解與你分享:

 

其一:修行不要陷入思想下的文字般若陷阱

 

很多人為了修好佛法,拼命用思想為工具,苦苦研究經書,對經書背的滾瓜爛熟、倒背如流,對佛理能言善解,可以滔滔不絕講一大堆至深佛理。這些人對於佛法的瞭解似乎都很好,最多只是在「文字般若」階段而已。對佛理的理解,除了理性上的瞭解與認同外,在實際生活中並無多少實踐。這樣子修行算修行嗎?

 

這些人對於佛法的瞭解似乎都很好,最多只是在「文字般若」階段而已

 

其二:修行不要一心外求

 

很多人修行不斷的外求,熟讀研究各類經書,參加法會,修習許多法門,勤於布施求福。這樣子做對修行幫助有少呢?

 

「六祖壇經」的「無相頌般若品第二」中有段四句偈可以回答這個提問,六祖說:「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這首句偈第一句「日用常行饒益」說的是一般菩薩道的修行者日常生活的準繩,它說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一定要存心利他、饒益眾生」。所謂饒益眾生,就是給予眾生利益。

 

第二句「成道非由施錢」指的是:「如果你想修佛悟道,僅僅靠錢財布施、蓄意積福德,或者設法燒香拜佛去賄賂佛菩薩,這是迷信,它是不能修成正果的。」

 

第三句「菩提只向心覓」指的是:佛家修行常講八萬四千行門,但無論那一佛教宗派法門,修證「無上覺知」只有一途,就是對內修心,要由內在找尋,這是修佛惟一的大道。

 

所謂「修心」,不是心有問題了要修這顆心,而是要放下眾生的「妄想心」與「執著心」,然後去尋覓搜索內在的「自性」,要用「自性」來取代妄想心,有了「自性」才能成就無上菩提。

 

第四句「何勞向外求玄」指的是:要修證「無上覺知」為什要勞苦的對外尋求百般花巧的玄奇祕術?

 

例如修行求往生前往淨土,在念「阿彌陀佛」時如果內在有著執著妄念,認為有個阿彌陀佛,有個阿彌陀佛創生的淨土,那就錯了,那是向外求玄,它將不易往生得入淨土。修行不必要往外求法。

 

 要修證「無上覺知」為什要勞苦的對外尋求百般花巧的玄奇祕術?

 

其三:修行要入世覓菩提

 

「六祖壇經」的「無相頌般若品第二」中有段四句偈可呼應這個觀念,這段四句偈是:「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這段四句偈的意思是:

 

「一個修行者在世間如果要修証佛法,要入世在世間的各種境遇中去覺知印證修得的佛法,而非遠離人間去尋覓無上正等正覺。離世修行頗像是從兔子身上找尋兔角,又如何能找到呢?」

 

其四:「見性」為修佛至要法門

 

「六祖壇經」中有段話談修行的核心理念,六祖說:「只此見性門,愚人不可悉。」

 

六祖想說的是,修行若要證道成果,方法不在於忙著如何解脫本世苦,如何修福德,忙著外求法門。證道成果惟一的方法,講求的是如何「見性」,六祖認為「見性」是修行最上乘的法門。但他認為對一般無智慧的人(亦即存邪見之人)講見性,等同對牛彈琴,徒費唇舌,他們是無法瞭解這個道理的。

 

其五:要「止」與「觀」「見性」

 

要在禪定的「止」與「觀」中找尋原本內在既存的自性。

 

 要在禪定的「止」與「觀」中找尋原本內在既存的自性

 

其六:要日日精進不退

 

修行的深度不見得單純在於是否出家或執守戒律,而更重要的是該修行人累世所累積的「根器」與「心念特質」。「根器」與「心念特質」才是修行深入的主要潛因。但是我如果沒有累世積存的「善根」,那我該如何修行深入呢?努力吧!日日進修精進不退吧!

 

我想用個故事來回答「精進不退」這個觀念。

 

老婆婆修成菩薩

 

古代某朝代有一個人身處戰亂,感覺生活清苦,日子不好過,他忽然間發現做和尚很好,因為做和尚不必工作,還有他人供養。因此呢,他就削髮,披上和尚衣服,做了和尚。這個和尚根本就不懂佛理,但非常聰明。他稍微研讀一點佛經,竟然能滿口滔滔不絕講出一口好佛理。也因此許多人開始追隨、供奉他。

 

在這些追隨者之中,有一個老婆婆。老婆婆大字不識一個,沒什麼知識,也不刻意吃素。她只是感覺想修菩薩道。她帶了這個想法後拜了和尚做老師,和尚講的每句話她都聽,也認真的每天精進不退的修行。

 

有一天,奇蹟發生了,這個老太太在禪定時忽然整個人變得聖潔,身體四周籠罩著金色聖光,這個婆婆竟然在本世修成正果,立地成菩薩了。

 

這個假和尚師父看到他的弟子老婆婆忽然間修成菩薩,滿心驚恐與慌張。為什麼呢?因為他不清楚老婆婆怎麼可能聽到他三三四四的假佛理,就能修道成菩薩。此外,他清楚的知道自已是個欺瞞的假和尚,也不遵守戒律,他想像這個菩薩看到他欺瞞的惡行,一定對他會有所懲罰。他立刻跪下懺悔,並請求老婆婆原諒他,並詢問她:「老婆婆,你是如何變成菩薩的呢?」

 

老婆婆不解的看著跪來地上的假和尚說:「您別跪了你,您不是老師嗎?您問我為什麼變成菩薩?我就是照著您教導的佛理修行,而變成的。老師您別再跪了。」

 

老婆婆並沒有出家,但她日日勤修「精進不退」,終於成了菩薩。這個故事有意思嗎?你認為它不可能發生在你身上嗎?

 

面對修佛的世界,我們可曾認真的自問:到底誰是老師呢?到底誰是徒弟呢?到底該執什麼法門才能修成佛跟菩薩呢?

 

這些問題你找到了答案嗎?

 

面對修佛的世界,你找到了答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