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智慧

生命智慧

2015.11.08

靜心的基礎心念

靜心的基礎心念,就只有六個字:「無念當下覺知」。

靜心的基礎心念

 

現在我們將綜合討論如何能夠促成成功的靜心。

 

靜心要有正確的基礎心念,它的基礎心念簡單,就只有六個字:「無念當下覺知」。這六個字包含了三個元素:「無念」、「當下」與「覺知」。

 

  • 無念:無念就是沒有念頭,沒有思想。我們生活中依賴思想行動,思想講的「取得」,而靜心卻是相反,它是個放棄思想的過程,講的是「放下」。
  • 當下:當下就是現在。靜心要留在當下。
  • 覺知:覺知就是以一個第三者的角色,客觀無念的觀察一切內外在現象。

 

如何無念?

 

現代人平日大腦中充滿了思想,思想永遠是野心家,喜愛得到些什麼東西,也是個收藏家,喜愛屯積東西;「得取」與「屯積」的心念都會消耗能量,迷惘覺知,創造不同形態的情緒,也令我們離開了當下。如何面對大腦內斥亂的思想,是現代人當急的功課,也是難題。

 

想靜止思想,必需用思想以外的方法,因為任何思想運作下的方法無法靜止思想。在這個考量下,只剩下一個選擇,就是靜心,因為靜心是個放下思想的過程。對初學靜心者而言,這是個挑戰,因為靜心者要說服頑抗的大腦什麼都不做。

 

靜心中如何無念呢?

 

如果你想放下或淨空思想,千萬不能對自己說:「我要放下思想。」思想像個騾子,你愈想拉它,它就愈往反方向走,你愈想放下思想,思想會愈多,愈凌亂。知道為什麼愈想放下思想,思想會愈多,愈凌亂?因為當你靜心時如果想動念放下思想,他所用的工具仍然還是思想。企圖用凌亂的思想去放下凌亂的思想,是全然無用的。套一句俗俚:「一家人,鬼打架。」

 

那該如何停止思考?在靜心時拋掉思考可以用兩個方法。

 

其一:不要認同或排斥思想

 

多數靜心者只要一閉眼睛,心裡說我要靜心,那念頭反而變得更多了。這個現象是正常的;因為平常當我們面對工作時,思想會聚焦在眼前事件的一對一運作,比較單純。但當靜心時,你什麼事都不能做,那你等於邀請內在深埋的眾多念頭像是猛虎出柵、蜂湧而出。

 

所以初學靜心的人不要埋怨自己的念頭多,因為那是理所當然的。

 

那該如何放下念頭?

 

其實很簡單,你要反向放棄指控大腦的頑劣,不要管念頭就好了。當念頭出現時,你什麼都不必做,讓念頭自由的來去就好了。當你不再對抗或關切思想時,思想就會停止運轉,自行消失。

 

此時,你會發現你的心漸漸變得清空,清空到好像是一片蔚藍的天空,它既可以包容一切,但又不必存留一切。你的內在會呈現一片美麗殊勝的寧靜,靜默到像是寧靜的湖面,沒有一絲漣漪,它完美地映照一切,但也不必存留一切。在心清空的當下,你將深深的感受到你已經進入智慧的核心。

 

當念頭出現時,你什麼都不必做,讓念頭自由的來去就好了。當你不再對抗或關切思想時,思想就會停止運轉,自行消失

 

其二:當下覺知現象時,思想會自動的消失

 

你的心智有一個特色,它一次只能容納一件東西,你可以善加利用這個特質去掌控你的思想。當你的心智選擇性的聚焦在覺知「某個現象」時,思想會自動無法運作。

 

如何放鬆平靜?

 

在靜心的過程中,身心必須是放鬆平靜的;沒有深層的放鬆平靜,就不會有真正的靜心。

 

對多數嘗試靜心的人來說,這可真辛苦。現代人生活中都充滿競爭、過度思考與壓力,身心靈極難放鬆平靜;這些人在靜心時會焦躁不安,連靜靜的坐個五分鐘都很困難。多數人在靜心挫敗後就放棄了靜心。

 

焦慮煩躁的人有方法在學習靜心時放鬆平靜嗎?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放鬆,那幾乎是我們的本能,只是繁忙的心智會阻擋放鬆的本能。許多的方法都可放鬆身體,但不包括告訴自己:「趕快放鬆」。

 

請瞭解,放鬆是結果,不是方法;所以,當身體接到平靜放鬆的強制指令時,反而會更加緊張,更不會放鬆,這是許多人無法放鬆的主因。

 

想要自然的放鬆平靜很容易,只要放棄對身心的任何訴求,改成在當下聚焦覺知身體內外在的現象即可。只要你如此做,身心自動會趨向放鬆平靜。

 

想要自然的放鬆平靜很容易,只要放棄對身心的任何訴求,改成在當下聚焦覺知身體內外在的現象即可。

 

如何促成靜心留在當下?

 

現代人都知道什麼是當下,但極少人真正能夠將自己「留在當下」,沒有當下的生命等同沒有享受真實的生命。還記得小的時候很容易快樂嗎?那是因為小朋友比較會將自己放進當下,自由自在的享受眼前出現的一切,小朋友們是當下專家。

 

正確的靜心是個練習停留在當下的過程。想「留在當下」,則內在必須不存在時間元素,不存在「過去」、「未來」與「思維念頭」。「留在當下」的唯一方法,就是去客觀、被動與寧靜仔細的聆聽觀照一切內外在的當下現象。

 

「留在當下」的唯一方法,就是去客觀、被動與寧靜仔細的聆聽觀照一切內外在的當下現象

 

例如說,你可以打開你的五官意識,去覺知身體外在環境中的一切訊息。

 

例如,你可以打開你的聽覺,去傾聽周遭傳來的環境聲音,這個傾聽包括了聲音的一切特質,像是大小、節奏與頻率等等。你可以傾聽大自然傳來的風聲、雨聲、鳥蟲鳴叫聲、海濤聲;你也可以傾聽生活中周邊的環境聲音,像是人聲、冷氣聲、車聲等等。

 

傾聽時,聲音的來源與品質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在當下仔細無念的傾聽。當你只是無念無為的傾聽,不做任何分析論斷時,你就成功的留在當下了。

 

除開聽覺外,你可以覺知觀照體內的一切現象。最直接、也最方便的覺知對象,就是「呼吸」;呼吸有許多值得去觀察的地方。

 

如何觀照呼吸呢?

 

  • 先想像自己是一個客觀獨立的觀察者。
  • 將注意力聚焦在呼吸的每一個剎那的細節上。
  • 不要刻意的去影響呼吸方式。
  • 慢慢的感受每一個呼吸帶動的身體感覺。
  • 吸氣與吐氣的時候,觀照胸腔或腹腔的膨脹與收縮。
  • 吸氣與吐氣的時候,感受空氣進出鼻尖內黏膜的一切細節變化。

 

觀照呼吸時,你的心智就無法做任何的事情,身心的放鬆平靜會自動發生,你也會自然的進入當下。

 

另一個留在當下的方法,是直接跳過頭腦,去觀照身體的放鬆狀況。靜心者可以依序從額頭往下一直到腳指頭,仔細觀照身體的每個部分的放鬆狀況。當觀照身體放鬆程度時,身體會自然的放鬆。

 

靜心時,你也可以將注意力聚焦在你內在的心情,去感受內在心情是否平靜。

 

在感受時,你不要揀選或批判心情。如果感受到心情平靜喜悅,很好;但如果感受到心情不平靜,也很好。感受不平靜的心情要像是去感受平靜的心情一樣,它純然只是一個觀照的過程,你不必刻意去影響或改變這個心情。

 

如果靜坐時感受到快樂,很好;如果靜坐時感受到悲傷,你也要靜靜地坐著觀照悲傷,不要排斥悲傷;悲傷與快樂等值。

 

靜心時如果觀照到恐懼,不要排斥它,你只要靜靜地以一個第三者角色去觀照恐懼的一切,它就如同湖面上的霧,在觀照中自動的消失。靜心就是幫助你尋找恐懼根源與脫離恐懼的有效方法。

 

靜心時如果觀照到恐懼,不要排斥它,你只要靜靜地以一個第三者角色去觀照恐懼的一切,它就如同湖面上的霧,在觀照中自動的消失

 

當覺知中看著心靈的一切,心靈才能夠沈靜下來。你會驚奇的感覺某種未曾經驗過的無邊寂靜進入了自己,這是一種奇特的體驗。

 

靜心時有些人會去冥想某些景像。例如像是具象的美麗風景、草原漫步或者小溪泛舟等等。也有些靜心者會冥想一些比較抽象的情景;譬如說,觀想某種光在體內運轉、體內的脈輪、某個宗教的神、曼陀羅圖案,或者背誦佛經、咒語。

 

靜心是「放下」,而非「得到」。建議冥想時要避免假戲真做,任何假性的投射終舊並非真實 ; 如果他們相信這些是真實存有,而且執著在這些幻像時,就失去了靜心品質。所以再次提醒,面對靜心中的幻象,要能夠「見佛斬佛,見魔斬魔」 。

 

進入低頻阿爾法腦波

 

靜心者在當下覺知下,身體自動會趨向平靜放鬆,大腦會進入低頻阿爾法腦波。當靜心者在靜心阿爾法腦波或更低頻腦波時,他會感受思想停止造作,會覺知到「我」已不存在。但他並非沉睡;相反的,他的深層潛意識與無意識開始浮現與活躍。

 

在低頻的腦波中,他會開始覺知到平日在思想運作用無法覺知到的另一個心靈領域;在這個領域中,他會對生命各層面有了新的領悟,也會建立新的能力與智慧,去創造不一樣的人生。

 

如果你希望深入瞭解靜心,不妨欣賞下方介紹靜心的影片。

 

如何學習靜心成功(III)如何成功的靜心?

 

 


更多影片關於「如何學習靜心成功」的影片:靜心課程與直播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