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分享

心靈分享

2018.05.06

什麼是靜心?

人們會選擇靜心有不同的理由,但多數人並不知道靜心的真正奧祕。

什麼是靜心?

 

為什麼學習靜心?

 

人們會選擇靜心有不同的理由,但多數人並不知道靜心的真正奧祕,他們甚至於會想:「靜靜的不做什麼怎麼能讓生命更好?」這個表淺念頭,促使許多人面對靜時或者了無興趣,或者淺嘗後即自行放棄。

 

但靜心者會苦口婆心的告訴你:「這個答案是錯,其實靜心是開啟心靈,豐盛生命的鑰匙,是一種了解自性的心靈旅程,是所有心靈提昇方法中最奇妙有效的方法。它不獨能有效的進化心靈,增進身體健康,而且能提昇通達真理的智慧。」  

 

靜心是開啟心靈,豐盛生命的鑰匙,是一種了解自性的心靈旅程

 

脫苦得樂是人生唯一的目標嗎?

 

當人們沉陷於眼前無奈的僵局時,理所當然的,只能夠忙著去「脫苦得樂」。但如果我們跨過眼前的障礙,將視野往前延伸,我們會思考一個問題:「脫苦得樂是人生唯一的目標嗎?」如果您的答案是「是」的話:那請您繼續在苦海中尋找救贖方舟;但如果答案是「不是」的話:那您在脫苦之餘,內在必定擁有尋找生命外更大真相的渴望。 對於選擇後者的人,靜心會是幫助找尋答案的好伙伴。坊間有許多對靜心的介紹,它們提示的學習模式不盡相同。為了提供您一個簡易有效的方法,本章往下將介紹靜心。

 

外在世界是內在世界的投射 

 

生命中我們面對兩種世界,一種是外在世界,一種是心靈內的內在世界。我們多數會誤以為:外在世界對我們而言是個客觀獨立的,非我們所能影響。但實情並非如此。外在世界並非是與我們分離的獨立變數,它與我們的內在世界併肩齊動,是我們內在世界的投影;不同的內在世界會創造出不同的外在情境,你想要什麼世界,你就會經驗你所創造的世界。

 

外在世界並非是與我們分離的獨立變數,它與我們的內在世界併肩齊動,是我們內在世界的投影

 

如果這個現象屬實,那麼要想解決外在世界障礙的祕方,將不是去處理外在世界的障礙;最佳方案是去調適「創造外在世界障礙的內在世界。」如果你能善處內在世界,那麼你想期望的外在世界就自動發生。內在世界才是一切生命現象的根源核心。對這個現象的真實覺知,可促使我們大幅的在人生波濤中順風揚帆,駛向新樂園。 

 

如果你能善處內在世界,那麼你想期望的外在世界就自動發生

 

要學習在靜心的寧靜空寂中,真實的去內觀覺知你的內在世界。在覺知時,煩惱就會止息,真相就會萌現,而您的新世界就司被創造出來。如果有人很誠懇的問我生命建言,這個對象不論是誰,我都會語重心長的緊握著他的手,帶著誠摯而感動的眼神,靜靜慢慢的告訴他:「請靜心」。 

 

要學習在靜心的寧靜空寂中,真實的去內觀覺知你的內在世界

 

靜心不是選項,所有的人都需要靜心 

 

許多人都能朗朗上口靜心。多數人談到靜心雖不排斥它,但會認定它只是個生活外的多餘東西。到底靜心是生命中多餘的東西?還是並非多餘? 我認為靜心不是選項,所有的人都需要靜心。

 

到底靜心是生命中多餘的東西?還是並非多餘?

 

企業家需要靜心 

 

靜心能夠讓企業家在面對工作時,焦躁高壓的心境開始變得既放鬆寧靜,而且不再市儈。他會發現工作變得有趣,而賺錢變的次要;他心中充滿了對工作自由創造的企圖與喜悅。

 

靜心能夠讓企業家在面對工作時,焦躁高壓的心境開始變得既放鬆寧靜

 

此外,他的眼睛將不只是看著工作,他開始看著多年沒有留意的家、妻子(先生)、孩子、寵物、街道、周遭的大自然。他也開始投注時間在感受他心裡真正想要做的,而不只是賺錢的工作。

 

父母需要靜心

 

靜心能夠讓父母在面對孩子時,不再感覺到對孩子未來的恐懼與擔憂,他們會用無條件的愛對孩子說:「讓爸媽做你的朋友,能不能與我分享你心裡想說的、想做的?」他們將放下社會的價值觀,不再逼迫孩子去學不該學的,背不該背的。他們會在靜心中直指見心,看清孩子們的真實屬性,為孩子量身打造合適孩子們的未來。

 

他們會告訴孩子:「孩子,爸媽不希望你變成模仿的鸚鵡,爸媽要你懂得勇敢的放下知識與權威的制約,用自由的創造心念去享受工作的過程,而不是去介意賺取多少財富、榮譽或別人的掌聲;過程遠比結論重要。」他們會教導孩子生命的哲學,告訴孩子:「孩子,你要懂得有健康的身體與喜愛的事業,但爸媽告訴你,心靈的寧靜喜悅超過一切;你更要懂得學習無條件的愛與付出,付出比取得有福。」他們也不會忘了告訴孩子:「要學習放下心靈的時間刻度,不要看過去,不要看未來;要懂得活在當下,用寧靜喜悅的當下心靈看著、聽著與感受著生命的一切。」

 

告訴孩子:「要學習放下心靈的時間刻度,不要看過去,不要看未來;要懂得活在當下,用寧靜喜悅的當下心靈看著、聽著與感受著生命的一切。」

 

先生(妻子)需要靜心

 

因為靜心能夠讓先生(妻子)在面對妻子(先生)時,不再比較現在的她與剛結婚的她有什麼不同。他不須再原諒或寬恕她的一切,因為靜心下昇起的仁慈心早就跨過私慾、渴求或依賴的愛;他也不再抱怨、憤怒、或者感覺委屈。

 

他會在當下接受她現在的樣子,就像接受伴侶現在的樣子。他會在當下用溫柔的心與眼神靜靜的走到伴侶的前面,緊握著她的手,然後對著她說:「謝謝妳的一切。謝謝妳選擇了我,來到我的身邊,謝謝妳不管颳風下雨,陪伴著我這麼多年,謝謝妳豐盛我的生命。謝謝妳!」

 

他會在當下用溫柔的心與眼神靜靜的走到伴侶的前面,緊握著她的手,然後對著她說:「謝謝妳的一切。謝謝妳選擇了我,來到我的身邊」

 

然後你會持續的對著她說:「如果生命中妳有著痛苦、不開心,那都是我的錯。對不起,請原諒我無法承擔消減你的痛苦。」在靜心中,他的埋怨轉化成了承受,不是不問是非的勉強承受,而是心靈仁慈的共嗚。他開始覺知到生命的祕密與真相。

 

孩子需要靜心

 

父母的期待、課業的壓力與物質唯上的社會價值觀,所促成的焦躁憂鬱的孩子需要靜心。靜心能夠讓孩子的心靈變得平靜喜悅,促使他們在面對未知生命時,不再介意無謂的成績,不再依戀電玩、手機、朋友群聚或者Facebook,去填補空盪的寂寞心靈,不再追隨世俗教條去決定他們的前途。

 

靜心能夠讓孩子的心靈變得平靜喜悅

 

他們會學習賈伯斯,知道生命該做什麼對他們是最好的、最開心的。他們的心中會自然的升起對生命的關切、熱誠、愛與智慧;他們會用充滿了愛與感恩的心走到父母的前面,緊緊的擁抱著父母,然後對他們說:「謝謝你們選擇了我來到這個家,謝謝你們為我所做的一切;我清楚的知道我該做什麼讓明天更好,請不要擔心」。

 

政治家需要靜心

 

政治家在靜心中會理解政治生命的真諦,理解政治不是私慾下芝麻開門的鑰匙,而是佛性大愛展現的舞臺。他會在平靜心下放下教條式的黨綱,以更智慧的宏觀,理解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想為自己做的,什麼是想為人們做的。他們不再虛偽、憤怒、不安與恐懼,他們不再渴求更高的位階權利、更多的掌聲,他們內在將昇起新的覺知,教導他們放下自己,做一切促成社會更幸福美好的事情。 

 

政治家會在平靜心下放下教條式的黨綱,以更智慧的宏觀,理解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

 

教育家需要靜心

 

教育家在靜心中,會對他們的教育理念有了新的註解。他們的內在會升起寧靜而慈悲的情懷,他們會不再介意學校的名聲與排名,不再過分的關切學生的成績好壞,也不再把「自己要的」放在「孩子們真正要的」前面;他們會語重心長的告訴老師與父母:「身教超越術教」。痛苦、恐懼、擔憂、寂寞、焦躁、高壓與嫉妒的人面對靜心有福了。在靜心無念覺知中,這一切心念會自然的消散。如果讀者能利用「潛意識對話DIY」,快速學習如何放下思想與放鬆寧靜,然後耐心的去經驗靜心,我堅信這一切都將發生。

 

為什麼靜心很熱門?

 

在現代靜心很熱門,很多人都在做靜心。如果在華納威秀抓一把石頭隨機丟出去,我猜被打到的人,至少二至三成或多或少都接觸過靜心。一些佛教寺廟也配合這個流行,安排在寺廟內打禪三、禪七,報名還不太容易。我認識很多的人都參加過打禪,參加打禪的人要換上禪服、關閉手機、禁聲禁語、吃素食,整天不是靜坐,就是做一些寧靜心靈的事情。

 

為什麼靜心很熱門呢?許多現代人生活繁忙,充滿了壓力、焦慮和痛苦,他們會嘗試找些快樂的事情去解除壓力和痛苦,例如像是,做Spa、出國旅行、躲入酒精裡、成癮在大麻裡、找尋心理醫師、參加心靈療癒課程、看心靈書籍、或者投入宗教。當他們仍覺得壓力痛苦已到達臨界點時,他們會嘗試靜心。因為很多經驗過靜心的人發現靜心能夠幫忙減輕壓力與痛苦,讓心靈寧靜。 

 

許多人都知道靜心,但並不是真正很清楚靜心真正是什麼?

 

靜心是什麼?

 

靜心其實有許多派別;例如像是靜心、靜坐、禪修、氣功或瑜珈,它們外表雖不盡相同,但談的都是觀照自己的內在,或者講口語一點,就是瞭解真正的自己。凡是能透過任何方法,促使身體放鬆、心情寧靜與思想停止,而令腦波在阿法波下去觀照內在世界時,這種方法就可稱之為「靜心」。

 

練習靜心易犯的錯誤

 

現代練習靜心的人很多,但練習靜心而有良好成效的人比例不高,為什麼?因為練習靜心的人對靜心的某些觀念或作法有錯誤。分成七點來討論。

 

原因一:練習靜心者缺乏對靜心的信心 

 

如果想要成功的經驗靜心,而且能夠從靜心獲得實質好處,靜心者首先要能夠排除對靜心功效的懷疑,你要深信靜心對身心靈的功益。當你缺乏信心時,你如何能夠願意啥事不做,只是靜靜的坐著?你會讓正確的也變成是錯誤的。

 

原因二:練習靜心者缺乏耐心

 

多數靜心初學者的內在充滿了焦慮痛苦。當他們靜心時,內在情緒令他們的大腦裡像是有多條憤怒的大象在角力衝撞,或者,身體內好像萬蟻鑽動。這些生理衝撞令他們更加的煩躁。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如何能按耐全身的不舒適,強迫自己靜心呢?我經常陪同伙伴們靜心。一些人靜心時坐立不安,身軀如蚯蚓般不斷的扭動,連想靜坐五分鐘都辦不到,更不必奢言放鬆。這些人在初期嘗試靜心遭到挫敗後,多數會放棄靜心。「缺乏耐心」與「不能持之以恆」是許多人靜心失敗的主因。但這是一個矛盾,因為許多人不能靜心的理由,其實就是想學習靜心的目的。所以,「煩躁焦慮」是促成去學習靜心的最好理由,而不是拒絕靜心的藉口。

 

如何面對靜心初期的焦慮煩躁?

 

當靜心者在靜心時,如果煩躁焦慮存在,他什麼都不必做,萬萬不必對抗,他唯一要做的,就只要將自己由煩躁焦慮中抽離,變成一個「與我無關的第三者」,去觀照情緒就好了。在觀照中,焦慮煩躁會自動消失。靜心初學者不要太介意靜心能坐多久,也不要管靜心品質好不好, 他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要強迫自己坐著靜心。只要有耐心與堅持,練習久了靜心品質自然變得很好。 

 

原因三:靜心不能有目標或目的

 

靜心在本質上是個放下思想的過程。因此,靜心時心裡不能擁有目的,任何目的,不管是明示目的或暗藏目的,本質上都是思想運作下的產物。目標導向的靜心會失卻體驗實像的機會。這是許多靜心者失敗的原因。

 

目標導向的靜心會失卻體驗實像的機會

 

靜心時最常見的目的是:

  • 消除焦慮痛苦
  • 尋求平靜喜悅
  • 尋找生命真相
  • 感應靈異現象(例如脫體經驗)
  • 強化宗教信仰(例如尋找神,菩薩,佛陀)

 

但對人們來說,不思考很難,一般人在生活中都依賴思想的引導一切行動,它不符合一般人生活的習性。許多人把靜心當作是家庭功課。當你認定靜心是功課時,就等同擁有目的;一有了目的,就表示思想又參與了,思想參與會摧殘靜心的品質。所以,當你想靜心的時候,請直接閉上眼睛,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做。別管發生了什麼,念頭或情緒來了就來了,走了就走了,你只是用「與我無關」的心看電影就好了。你不要告訴自己:「 我要靜心,我要有個比上次更美好的靜心,我要呼吸再慢一點,或者,我要靜心再久一點。」

 

原因四:許多人迷戀靜心的美妙經驗

 

許多人會迷戀靜心,樂此不疲,因為他們在靜心中會經驗到無可言喻的美妙情景;像是感應到靈異現象、脫體經驗、神、菩薩、佛陀、天堂或西方極樂世界。由於靜心中這些現象是如此真實,甚至於還是彩色3D的,他們會將這些經驗認定為實相。

 

許多人會迷戀靜心,樂此不疲,因為他們在靜心中會經驗到無可言喻的美妙情景

 

到底這些靜心過程中所經驗的情景是實相?還是幻像?這個問題不易回答,但不排除部分的這類經驗,可能是自我催眠下所投射的幻象。舉例來說。有一位正在被催眠師催眠。催眠師為了要課程學員理解催眠中暗示的效果,他對這個被催眠者開了一個無傷大雅的玩笑。他在催眠中對被催眠者下了一個指令,他說:「等一下當你清醒的時候,你會在你的手上發現一張千元大鈔,你會很熱心的拿著這張千元大鈔去樓下的7-11,幫學員買一些零嘴。」催眠師講到此時,在被催眠者的手上放了一張衛生紙。這個學員清醒後,他熱心的走到樓下的7-11選了一大堆的食物。結帳時,把手上的衛生紙交給收銀員要求找錢。收銀員當然無法接受這個學員的衛生紙,雙方開始爭吵。學員認定衛生紙是千元大鈔的「錯覺」,來自於心靈被催眠師植入的暗示所制約。以這個實例為證,不排除靜心過程中所經驗的情境,不過只是心靈投射的幻象。靜心中的幻象會暫時帶給靜心者「歡喜的離世感」,但卻無法排解內在心靈的焦躁迷惘。

 

我曾認識一位朋友自稱靜心多年,靜心時身體似乎消失,靈魂好似離體,有時會見到菩薩、佛陀。他很歡喜靜心,也收了一些徒弟。

 

有一天,我陪他一起靜心。我用靜心語音引導他進入深層的放鬆。當他進入深層放鬆後,忽然間驚跳而起,倉惶的衝出房間。他驚恐的告訴我說,他看到一個群魔亂舞的陰暗世界。為什麼他在我陪伴下的靜心會有不同的經驗呢?因為他在靜心中一直渴求靈異經驗,而這些渴求靈異經驗的心念,在他自我催眠下植入了他的內在。當我帶他進入了無念的深層放鬆時,他無法像平常去依循自己的渴望,再次顯現他所要的靈異經驗;而取代的是,他內在深藏的恐懼開始浮現,並以群魔亂舞的幻像呈現出來。

 

靜心者靜心時須要確定沒有目標,讓靜心的過程只有放下,沒有取得。因此,靜心時見到或感應到的一切都要放下;當光、佛陀、西方極樂世界出現時,靜心者必須見光斬光、見佛斬佛、見魔斬魔。任何目標論下的靜心是假靜心,這個觀念至要。

 

靜心者必須見光斬光、見佛斬佛、見魔斬魔

 

原因五:仰賴上師的教導 

 

很多人對學習靜心沒有信心,不相信自己可以獨立成就它。他們總喜歡從別人那裡得到啟蒙。他感覺靜心是個困難的專業技巧,像是學習打高爾夫球,或者學習開車,必須有個老師教導才能學的好。 

 

很多人對學習靜心沒有信心,不相信自己可以獨立成就它

 

這個觀念既對也錯。對的是:靜心可以有老師;老師可以告訴你靜心很好,不做靜心太可惜了。老師會指點如何進入靜心大門,並指點你靜心的重要觀念,但到此為止。錯的是:老師不應該教你如何去體驗靜心的過程,或者該去覺知些什麼。靜心是你個人對內觀照一切的經驗,沒有羅盤,也沒有計劃或目的,它是無方向性的自由覺知。既然靜心是對內觀照你自己,而你是獨一無二的,那麼老師既然不是你,他又如何能奢言引教導你去感受你自己內在呢?

 

靜心是你個人對內觀照一切的經驗,沒有羅盤,也沒有計劃或目的,它是無方向性的自由覺知

 

這有點像是,當你在電影院看電影,看得正精彩的時候,你的朋友在旁邊對你指指點點,教你怎麼看這埸電影。試問你會謝謝他的指點,還是請他安靜?再想像一下。如果你眼前有一盤糖醋排骨,你會不會很害怕?害怕不相信自己有能力體會這盤糖醋排骨到底是什麼味道?你會找個「糖醋排骨上師」教導你感受糖醋排骨嗎?你為什麼不自己品嘗排骨?好的心靈導師不會告訴你必須向他學習,不斷的教導你知識,或者鼓勵你反覆背誦信仰。如果他如此做,他就是否定你的獨一無二的自性,就是打算將你變成鸚鵡。他唯一要你做的,就是教你嘗試靜心,並給你不要半途而廢的信心。 

 

原因六:團體靜坐不一定好

 

有些人怕自己無法靜坐,會去參加團體靜坐,這個動機是好的。因為當人多一起靜坐時,他不好意思一個人溜掉。但從靜心品質上說,除非少數祥和的高能量場,團體靜坐不一定是好的,因為靜心在本質上是一個「孤獨的自我覺知過程」。而團體靜坐與這個原則抵觸。請想像一下,假設有一個帥哥(美女)參加企業菁英班的團體靜坐,如果在靜心時,他的左右兩旁坐的是身材火爆的金髮美女,他靜心的品質會好嗎?團體靜坐可能反而幫倒忙。

 

靜心在本質上是一個「孤獨的自我覺知過程」

 

原因七:靜心根本不是一個方法

 

很多人對靜心誤解,以為靜心是一個成就什麼目的的方法。就因為一些人誤以為靜心是個方法,所以他們才不斷的拜師學藝。這個觀念背後隱存繆思。任何所謂的方法,意指它的背後必須用思想去推動。想像一下,你可曾使用任何方法時,會沒有思想介入嗎?既然靜心是一個放下思想的過程,那麼,當你認定靜心是一個方法時,你就已經邀請了思想加入靜心,這樣的靜心品質是不會好的。

 

靜心者必須瞭解:靜心根本就不是一個方法,它是我們與生俱有的本能,只是我們有了思想後就暫時忘記了這個本能。靜心有點像是呼吸,它不是一個方法,你從來不必學習呼吸就會呼吸,它只是個自然的反射,一個沒有方法的方法,或者簡略的說,它是一個「無法法」。

 

靜心根本就不是一個方法,它是我們與生俱有的本能,只是我們有了思想後就暫時忘記了這個本能

 

到底靜心有什麼效果?

 

往下我將討論靜心的效果。我所認定的靜心效果,部分來自於靜心者的靜心經驗,部分來自於科學研究,部分則來自於我個人的靜心體驗。靜心所促成的身心放鬆寧靜與低頭腦波下的內觀,是調適身心靈的良方。它可能為你促成下列的身心靈提升:

  • 增強身體免疫能力
  • 預防或改善呼吸道、頭痛、胃痛、神經系統等疾病。
  • 協助身體放鬆、心靈平靜
  • 舒緩擔憂、恐懼和痛苦等情緒
  • 放下貪念、嫉妒、依賴、渴望等執念
  • 改善思考模式、習慣、性格和行為
  • 協助留在當下
  • 提高工作能量、信心
  • 提升記憶力、思考力
  • 開啟更高生命智慧
  • 提升心靈自由
  • 協助開啟直覺力、與創造力
  • 開啟內在既有的愛與仁慈
  • 協助開啓覺知生命真相之門  

 

靜心協助開啓覺知生命真相之門

 

靜心的準備

 

靜心時,請注意下列事項: 

  • 挑個噪音少的寧靜地點,最好在室內。如果在室外,選擇靜態的安全地方。
  • 許多靜心會強調盤坐,盤坐很好,但不善盤坐的人不必刻意盤坐,不同姿勢都可達到好品質的靜心。姿勢以舒服為主,但不要舒服到睡著了。
  • 一些靜坐要求脊背要挺直,但其實無妨,找到適合的姿勢就可。
  • 某些靜心要求手部放在特定位置。其實不必介意手部擺那,感覺舒服就好。
  • 基於個人根性不同,可自選閉眼或開眼。如果選擇開眼,請微張,盯住眼前不遠處某物件,三分眼神聚焦在眼前選擇的物件,七分眼神可散觀四週。
  • 用胸部呼吸或腹部呼吸都可;重點不在呼吸模式,而在於感覺自然。
  • 著裝以寬鬆為宜。鬆軟的衫褲會幫助身體容易放鬆,呼吸也易舒暢。
  • 練習靜心最佳時機是在早上清醒時;剛清醒時身體放鬆,神氣清明,情緒也較平靜。其它的時機也無妨,只要不在身心疲累時就好了。
  • 避免在餐後過飽時靜心。
  • 靜心時間長度沒有一定,能夠連續十分鐘就已有效果。
  • 不要在過程中去控制任何事情。
  • 有些靜坐會講究特殊的身體姿勢、手勢、規矩或口訣;其實有也好,沒有也好,不必刻意去介意這些SOP。既然靜心是個放下的心靈覺知過程,任何刻意遵循的規距都隱藏目標,隱藏目標的靜心會阻礙靜心的放下。

 

對靜心的準備來說,你只要秉持一個原則,沒有對與不對,任何讓你身心舒服,呼吸流暢,但不會入睡的模式就是對的。

 

任何讓你身心舒服,呼吸流暢,但不會入睡的模式就是對的

 

靜心的基礎心念-無念當下覺知 

 

靜心要有正確的基礎心念,它的基礎心念簡單,就只有六個字:「無念當下覺知」。這六個字包含了三個元素:「無念」、「當下」與「覺知」。 

 

「無念 當下 覺知」

 

  • 無念:無念就是沒有念頭,沒有思想。我們生活中依賴思想行動,思想講的「取得」,而靜心卻是相反,它是個放棄思想的過程,講的是「放下」。
  • 當下:當下就是現在。靜心要留在當下。 
  • 覺知:覺知就是以一個第三者的角色,客觀無念的觀察一切內外在現象。 

 

如何無念?

 

現代人平日大腦中充滿了思想,思想永遠是野心家,喜愛得到些什麼東西,也是個收藏家,喜愛屯積東西;「得取」與「屯積」的心念都會消耗能量,迷惘覺知,創造不同形態的情緒,也令我們離開了當下。如何面對大腦內斥亂的思想,是現代人當急的功課,也是難題。想靜止思想,必需用思想以外的方法,因為任何思想運作下的方法無法靜止思想。在這個考量下,只剩下一個選擇,就是靜心,因為靜心是個放下思想的過程。對初學靜心者而言,這是個挑戰,因為靜心者要說服頑抗的大腦什麼都不做。

 

想靜止思想,必需用思想以外的方法,因為任何思想運作下的方法無法靜止思想

 

靜心中如何無念呢?

 

如果你想放下或淨空思想,千萬不能對自已說:「 我要放下思想」。思想像個騾子,你愈想拉它,它就愈往反方向走,你愈想放下思想,思想會愈多,愈凌亂。知道為什麼愈想放下思想,思想會愈多,愈凌亂?因為當你靜心時如果想動念放下思想,他所用的工具仍然還是思想。企圖用凌亂的思想去放下凌亂的思想,是全然無用的。套一句俗俚:「一家人,鬼打架。」那該如何停止思考?在靜心時拋掉思考可以用兩個方法。

 

其一:不要認同或排斥思想

 

多數靜心者只要一閉眼睛,心裡說我要靜心,那念頭反而變得更多了。這個現象是正常的;因為平常當我們面對工作時,思想會聚焦在眼前事件的一對一運作,比較單純。但當靜心時,你什麼事都不能做,那你等於邀請內在深埋的眾多念頭像是猛虎出柵、蜂擁而出。所以初學靜心的人不要埋怨自己的念頭多,因為那是理所當然的。

 

那該如何放下念頭?

 

其實很簡單,你要反向放棄指控大腦的頑劣,不要管念頭就好了。當念頭出現時,你什麼都不必做,讓念頭自由的來去就好了。當你不再對抗或關切思想時,思想就會停止運轉,自行消失。此時,你會發現你的心漸漸變得清空,清空到好像是一片蔚藍的天空,它既可以包容一切,但又不必存留一切。你的內在會呈現一片美麗殊勝的寧靜,靜默到像是寧靜的湖面,沒有一絲漣漪,它完美地映照一切,但也不必存留一切。在心清空的當下,你將深深的感受到你已經進入智慧的核心。

 

在心清空的當下,你將深深的感受到你已經進入智慧的核心

 

當念頭出現時,你什麼都不必做,讓念頭自由的來去就好了。當你不再對抗或關切思想時,思想就會停止運轉,自行消失。

 

其二:當下覺知現象時,思想會自動的消失

 

你的心智有一個特色,它一次只能容納一件東西,你可以善加利用這個特質去掌控你的思想。當你的心智選擇性的聚焦在覺知「某個現象」時,思想會自動無法運作。

 

如何放鬆平靜?

 

在靜心的過程中,身心必須是放鬆平靜的;沒有深層的放鬆平靜,就不會有真正的靜心。對多數嘗試靜心的人來說,這可真辛苦。現代人生活中都充滿競爭、過度思考與壓力,身心靈極難放鬆平靜;這些人在靜心時會焦燥不安,連靜靜的坐個五分鐘都很困難。多數人在靜心挫敗後就放棄了靜心。

 

焦慮煩燥的人有方法在學習靜心時放鬆平靜嗎?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放鬆,那幾乎是我們的本能,只是繁忙的心智會阻擋放鬆的本能。許多的方法都可放鬆身體,但不包括告訴自己:「趕快放鬆」。請瞭解,放鬆是結果,不是方法;所以,當身體接到平靜放鬆的強制指令時,反而會更加緊張,更不會放鬆,這是許多人無法放鬆的主因。想要自然的放鬆平靜很容易,只要放棄對身心的任何訴求,改成在當下聚焦覺知身體內外在的現象即可。只要你如此做,身心自動會趨向放鬆平靜。

 

想要自然的放鬆平靜很容易,只要放棄對身心的任何訴求,改成在當下聚焦覺知身體內外在的現象即可

 

如何促成靜心留在當下?

 

現代人都知道什麼是當下,但極少人真正能夠將自己「留在當下」,沒有當下的生命等同沒有享受真實的生命。還記得小的時候很容易快樂嗎?那是因為小朋友比較會將自己放進當下,自由自在的享受眼前出現的一切,小朋友們是當下專家。正確的靜心是個練習停留在當下的過程。想「留在當下」,則內在必須不存在時間元素,不存在「過去」、「未來」與「思維念頭」。「留在當下」的唯一方法,就是去客觀、被動與寧靜仔細的聆聽觀照一切內外在的當下現象。 

 

「留在當下」的唯一方法,就是去客觀、被動與寧靜仔細的聆聽觀照一切內外在的當下現象

 

你可以打開你的五官意識,去覺知身體外在環境中的一切訊息。例如,你可以打開你的聽覺,去傾聽週遭傳來的環境聲音,這個傾聽包括了聲音的一切特質,像是大小、節奏與頻率等等。你可以傾聽大自然傳來的風聲、雨聲、鳥蟲鳴叫聲、海濤聲;你也可以傾聽生活中週邊的環境聲音,像是人聲、冷氣聲、車聲等等。傾聽時,聲音的來源與品質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的在當下仔細無念的傾聽。當你只是無念無為的傾聽,不做任何分析論斷時,你就成功的留在當下了。除開聽覺外,你可以覺知觀照體內的一切現象。最直接、也最方便的的覺知對象,就是「呼吸」;呼吸有許多值得去觀察的地方。

 

如何觀照呼吸呢? 

  • 先想像自己是一個客觀獨立的觀察者
  • 將注意力聚焦在呼吸的每一個剎那的細節上
  • 不要刻意的去影響呼吸方式
  • 慢慢的感受每一個呼吸帶動的身體感覺
  • 吸氣與吐氣的時,觀照胸腔或腹腔的膨脹與收縮
  • 吸氣與吐氣的時,感受空氣進出鼻尖內黏膜的一切細節變化

 

觀照呼吸時,你的心智就無法做任何的事情,身心的放鬆平靜會自動發生,你也會自然的進入當下。另一個留在當下的方法,是直接跳過頭腦,去觀照身體的放鬆狀況。靜心者可以依序從額頭往下一直到腳指頭,仔細觀照身體的每個部分的放鬆狀況。當觀照身體放鬆程度時,身體會自然的放鬆 。

 

靜心時,你也可以將注意力聚焦在你內在的心情,去感受內在心情是否平靜?在感受時,你不要撿選或批判心情。如果感受到心情平靜喜悅,很好;但如果感受到心情不平靜,也很好。感受不平靜的心情要像是去感受平靜的心情一樣,它純然只是一個觀照的過程,你不必刻意去影響或改變這個心情。如果靜坐時感受到快樂,很好;如果靜坐時感受到悲傷,你也要靜靜地坐著觀照悲傷,不要排斥悲傷;悲傷與快樂等值。靜心時如果觀照到恐懼,不要排斥它,你只要靜靜地以一個第三者角色去觀照恐懼的一切,它就如同湖面上的霧,在觀照中自動的消失。靜心就是幫助你尋找恐懼根源與脫離恐懼的有效方法。

 

靜心時如果觀照到恐懼,不要排斥它,你只要靜靜地以一個第三者角色去觀照恐懼的一切,它就如同湖面上的霧,在觀照中自動的消失

 

當覺知中看著心靈的一切,心靈才能夠沈靜下來。你會驚奇的感覺某種未曾經驗過的無邊寂靜進入了自己,這是一種奇特的體驗。

 

靜心時有些人會去冥想某些景像。例如像是具像的美麗風景、草原漫步或者小溪泛舟等等。也有些靜心者會冥想一些比較抽像的情景;譬如說,觀想某種光在體內運轉、體內的脈輪、某個宗教的神、曼陀羅圖案,或者背誦佛經、咒語。靜心是「放下」,而非「得到」。建議冥想時要避免假戲真做,任何假性的投射終舊並非真實 ; 如果他們相信這些是真實存有,而且執著在這些幻像時,就失去了靜心品質。所以再次提醒,面對靜心中的幻象,要能夠「見佛斬佛,見魔斬魔」 。

 

進入低頻阿爾法腦波

 

靜心者在當下覺知下,身體自動會趨向平靜放鬆,大腦會進入低頻阿爾法腦波。當靜心者在靜心阿爾法腦波或更低頻腦波時,他會感受思想停止造作,會覺知到「我」已不存在。但他並非沉睡;相反的,他的深層潛意識與無意識開始浮現與活躍。在低頻的腦波中,他會開始覺知到平日在思想運作用無法覺知到的另一個心靈領域;在這個領域中,他會對生命各層面有了新的領悟,也會建立新的能力與智慧,去創造不一樣的人生。 

 

靜心初學者有個終南捷徑

 

學習靜心像是打高爾夫球,入門容易,但深入難。不過對靜心初學者有個終南捷徑;靜心初學者在學習靜心時會不易放鬆平靜,而且充滿思想;他可以利用「潛意識對話DIY」做為深入靜心的敲門磚。因為當他被動耹聽「潛意識對話DIY」後,身心靈會極易達到放鬆平靜,思想極易放下。當靜心初學者能輕易達到放鬆平靜與放下思想時,他可慢慢放下「潛意識對話DIY」,開始去經驗靜心。一般在使用「潛意識對話DIY」約三個月之後,可開始練習靜心。高品質的靜心需要耐心去經驗。但靜心是內在本能,只要願意,最終必將成就。

 

高品質的靜心需要耐心去經驗。但靜心是內在本能,只要願意,最終必將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