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分享

心靈分享

2018.04.16

介紹情境冥想

綜合「深層放鬆技巧」與「潛意識轉化技巧」,設計了「情境冥想」。

介紹「情境冥想」

 

心理醫師諮商

 

存在心理或精神障礙的人在面對心靈問題時,會考慮找尋心理醫師諮商求助。由於心靈議題錯綜複雜與難解,促成心理療癒的理論紛紜。紛紜的治療理論產生了許多不同的心理治療方法。

 

二十世紀初,奧地利精神病學家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 -1939年)創立精神分析學(Psychoanalysis),被世人譽為精神分析之父。二次大戰結束後,這門心靈科學在歐美蓬勃發展,成為精神醫療主流。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認定潛意識與心靈問題存在因果關聯性。他認為精神疾病的病因多存在於童年記憶,既往的創傷會導致心理障礙。他相信只要引導病人找到他們潛意識中被遺忘的障礙源頭,並協助病人知覺或重演障礙源頭後,就會有效清理掉心理創傷。

 

 

奧地利精神病學家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1939年)

 

佛洛伊德的學生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ustav Jung,1875年-1961年)也是心理學鼻祖之一,他發展出「榮格心理學」。榮格認為人的心靈包含有意識的自我與無意識兩大部分。有意識的自我只是整體心靈的一小部分,無意識才更具影響力。(圖57)如果有意識的自我與無意識相互矛盾無法整合,則會產生精神病的症狀,例如像是恐懼症或憂鬱症。榮格利用分析無意識中的某些特性去解決心理障礙;他考證過數以萬計的夢,解析夢是榮格常用的方法。他相信夢是潛意識的外在櫥窗,藉由夢去深入並轉化潛意識,會是療癒心靈的捷徑。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ustav Jung,1875年-1961年); 心理學鼻祖之一

 

解決心靈障礙源頭

 

解決人們障礙源頭的第一步,不是心靈諮商者對個案主觀提示的表相問題,直接傳輸人生道理與哲學。人生道理與哲學雖好,但當個案的潛意識還沒有準備好時,一切的人生大道理均暫時效果不佳。個案在意識下也許會認同這些美質的人生觀或道德觀,但他的潛意識了無感受,並且拒絕合作。

 

 

解決人們障礙源頭的第一步,不是心靈諮商者對個案主觀提示的表相問題,直接傳輸人生道理與哲學

 

由於人們生命中超過八成的情緒、習慣與行動均是潛意識所掌控的,所以,只要潛意識說「NO」,當事人就無法改變他自己。心理醫師運用精神分析法追溯精神病患創傷源頭,是被證明可行的治療方式。但條件是,心理醫師能否在但潛意識內龐大的銘印海中有效的找尋到障礙源頭。

 

 

心理醫師運用精神分析法追溯精神病患創傷源頭,是被證明可行的治療方式。但條件是,心理醫師能否在但潛意識內龐大的銘印海中有效的找尋到障礙源頭。由於潛意識儲存的信念極度的錯綜複雜,並且難解,對部分案例來說,醫師如僅憑藉當事提示的生命歷史,在龐大深暗的銘印海中去苦搜障礙源頭來說,會經常像是深海撈針,費時失事。它解讀了有些個案必需進行許多次的治療,始能找到障礙源頭,有些個案則完全失敗。如何有效搜索並抒解當事人潛意識中的障礙源頭,將會是精神分析醫師面對個案能否成功的關鍵。

 

如何有效搜索並抒解當事人潛意識中的障礙源頭,將會是精神分析醫師面對個案能否成功的關鍵

 

「情境冥想」

 

基於上述的原因,我綜合「深層放鬆技巧」與「潛意識轉化技巧」,設計了一個與當事人潛意識直接對話的心靈療癒模式。我稱這個心靈療癒模式為:「情境冥想」。「情境冥想」對於調適心靈所呈現的效果頗佳,而且快速。 我把一些個案放在網站中與大家分享。

 

「情境冥想」的特色

 

「情境冥想 」是一個深層心靈探索的技巧。它先將當事人引導進入阿爾法腦波,進入阿爾法腦波的當事人會在引導者為他所創造的各類情境中,以具體式抽象的回答方式,對應情境衍生的現象或問題回答。多數當事人的回應源自於當事人的潛意識,而非當事人的思想運作。基於這個特色,當事人在過程中呈現的回應與情緒,多數會真實反應當事人真實的心靈障礙源頭。但前提是,現場的當事人均是在被動態反應引導者的引導。引導者必須對當事人的生命議題,要先有具有「量子聯結的同理心」,否則在缺乏對當事人深層心靈障礙的方向認知下,一旦引導過程內容被SOP化,則多數引導內容將與當事人迫切的深層心靈障礙無關,過程會變費時失事,變的如同像是暗夜密林中亂槍打鳥。

 

引導者必須對當事人的生命議題,要先有具有「量子聯結的同理心」

 

這個「量子聯結的同理心」引導機制,是引導者必須先學習的基礎能力。

 

「情境冥想」與「精神分析法」比較

 

「情境冥想」與「精神分析法」相比較,有一些不同之處。下方將詳敘。

 

其一:「精神分析法」與「情境冥想 」在不同腦波搜取資料

 

心理醫師在使用一些心靈療癒方式去治療當事人的心靈障礙時,除非特別設計個案在諮商過程中的腦波,多數僅是在清醒的貝它波。在這種較高頻的腦波下,個案在回應心理醫師題問時,多數答案是透過「思想資源」與「思想運作」所提供的。心理醫師透過當事人「思想資源」與「思想運作」所獲得的資訊,多數會呈現下列缺點:

 

  • 個案貝它腦波的思想下所提供的答案,經常只是在思想運作下順應問題回答,它在本質上經常與潛意識內的障礙源頭「風馬牛不相及」。如果實情如此,那個案的答案就無從協助心理醫師找尋障礙根源。這個現象解讀了為什麼一些心靈諮商會費時失事。
  • 由於障礙根源經常起源於童年,個案在貝它腦波運作時,童年回憶經常已是殘缺不全或早已遺忘了。
  • 就算是心理醫師的提問切中核心障礙,但由於個案腦波在思想波中。 就算是個案打算誠心的如實回答,但思想的本態會經常促使當事人不禁意的掩飾障礙根源。

 

由於障礙根源經常起源於童年,個案在貝它腦波運作時,童年回憶經常已是殘缺不全或早已遺忘了

 

在「情境冥想 」過程中,心靈諮商者搜取「個案障礙源頭資料」的運作模式不同。在進行「情境冥想 」時,心靈諮商者在提問開始前,會先利用語音引導,將個案引入深層放鬆與低頻腦波,像是阿爾法波或是希塔波。當個案在低頻腦波時,個案回答問題的資源庫已非表層思想意識。它或者是深層潛意識內的核心信息,或者是更深層的無意識。

 

當個案在低頻腦波時,個案回答問題的資源庫已非表層思想意識。它或者是深層潛意識內的核心信息,或者是更深層的無意識

 

「潛意識或無意識回應題問的模式」與「表層思想回應題問的模式」有極大的不同。個案在潛意識或無意識運作時回答題問的內容多數可直指障礙源頭。

 

潛意識回答題問有下列三個特色:

 

1. 如果心靈諮商者提示的問題是「開放式的問題(Open Question)」,則他的潛意識或無意識會自由的、自動的搜索出障礙源頭,並以具相或抽象方式告知心靈諮商者。

 

例如說,當事人當被提示可自由的選擇一個空間,並進入那個空間時,他所選擇的空間與進入該空間的情緒、與對應元素的反應等等,可能就隱藏了障礙源頭的訊息。心靈諮商者要利用個案內在潛意識內的資源去順勢查證與調理。

 

當事人當被提示可自由的選擇,並進入那個空間時,他所選擇與進入該空間的情緒、與對應元素的反應等等,可能就隱藏了障礙源頭的訊息

 

即便如此,引導者如須成功的解讀這類訊息,仍必需有相當足夠的訓練與經驗。

 

2. 潛意識是回憶的圖書館,內在潛藏著許多個案在表層意識中搜索不到的童年記憶。當心理醫師提問童年回憶時,個案多數能很清楚的告知心靈諮商者相關的童年心靈障礙。

3. 最後,不管在任何狀況,也許個案不想回應某個題問,但他的潛意識在回應提問時絕對不會作假。

 

其二:「情境冥想 」可直接在冥想中消除潛意識中的障礙信息

 

當搜索出可能的障礙源頭時,心靈諮商者可即時進行與當事人的潛意識「對話」,在「對話」中用一些方法消除當事人潛意識中的障礙信念。消除潛意識中障礙信念的步驟如下。

 

步驟一:引導個案的潛意識自由選擇一個時空場景

調理的第一步,經常是引導個案的「潛意識」或「無意識」,在它自動與自由運作中,去選擇一個它們屬意的時空場景。絕大多數個案的「潛意識」或「無意識」所選擇的時空場景,具有與障礙源頭相關連的意義。有經驗的心靈諮商者能夠在「無意識的量子聯結」下,去感知如何利用這個場景去製造各類情境狀況,然後利用這些模擬的情境狀況去搜索個案真實的障礙源頭。

 

步驟二:搜索當事人內在的心靈障礙

心靈諮商者利用當事人所提示的場景、當事人在該埸景內所提示的資源、與該資源所觸動當事人所呈現的反應,去搜索當事人內在的心靈障礙。

 

步驟三:促成障礙源頭重現

心靈諮商者需要在場景中先引導個案找出個案潛意識內的障礙源頭,讓這個障礙源頭在個案前面重現。當個案知覺到他潛意識內的障礙源頭時,他就啟開了清理障礙源頭的大門。

 

步驟四:利用「直接的指令」、「心靈對話」或(與)「間接的暗示」去轉化個案潛意識內的負面銘印

當障礙源頭在個案前面重現後,心靈諮商者得技巧的尋找轉化消解這個障礙源頭的適當方式。

 

轉化潛意識內障礙源頭的技巧

 

我經常利用三種模式去轉化潛意識內的障礙源頭。這三種模式是:

  1. 潛意識直接的指令
  2. 潛意識間接的暗示 
  3. 「家族排列」潛意識對話

 

下面將分項介紹。

 

1. 潛意識直接的指令

 

在冥想過程中,可基於當事人的心性特質,選擇不同形態的指令與方法。 如果當事人個對外來建言的接納性良好,與心靈諮商者關係良好,而當事人心智上願意遵崇心靈諮商者的引導與教育時,則心靈諮商者可考慮在冥想過程中嘗試對當事人的潛意識使用直接轉化指令,去轉化個案潛意識內的負面銘印。下面舉例如何用直接轉化指令去協助當事人丟掉潛意識中不必要的東西。

 

現在

當你在聽着我的說話的時候

你也許想瞭解更多你的潛意識

 

許多小孩子都曾經有吸吮手指的習慣

當手指放在口內吸吮時

感覺好開心

 

只是

當他們長大後的某一天

他們發覺

這個習慣已經自動消失了

他們不知道這個習慣是如何消失的?

 

其實

當他們的潛意識開始瞭解

這個習慣對健康沒有好處的時候

潛意識會自然地

幫助他們去忘記那個行為

 

另外

有些人在非常寒冷的天氣中

當他把手暴露在冰冷的溫度下過長的時間

他會有趣的感覺到

他的手開始麻木

好像不再屬於自己的身體似的

更好像

似乎從身體被分離了出來

 

或者

當一個人正在入神的

看著喜愛的電視節目的時候

他並沒察覺到右腿的存在

或者意識到「他的左腳在那裹」

它們的潛意識會選擇性的

讓腿的感覺消失

 

此外

當你剛搬到新家的時候

你發現有很多嘈雜的聲音

例如:街上的喇叭聲,隔壁的鋼琴聲,冷氣的雜音

 

可是

當你住了一段時間後

不知道什麼時候

你發現

你再也聽不見那些雜音了

其實

那些雜音一直存在

只是你的潛意識

運用它能創造「不存在的」幻覺能力

使你聽不見聲音

 

潛意識很聰明

它會選擇性的為你切割掉

對你不再有益的習慣

或者對你不再需要的回憶

 

現在

在這個深層放鬆的當下

當你正坐在椅子上的時候

我希望你用幾個平靜放鬆的呼吸

 

去感受       

你儲存在潛意識中的回憶,事件與相關情緒

 

現在           

你正在看著一些過去的事件與習慣

你的意識   

也許對這些事件有著依戀與不捨

 

然而

你的潛意識卻可能相當好奇

好奇那些已經完全不存在的事件

或者那些沒有價值的習慣

為什麼仍然讓你依戀不捨?

這些依戀是必要的嗎?

 

過去的事件既然都已過去了

它就如同急水中的泡沫

當水寧靜時

泡沫就消散了

 

當你開始瞭解

既往事件早已消失了

當你開始覺知

它們只不過是早已消失的幻像

它們只不過是虛空的幻像

 

那麼

你已經失掉了「容許它們存在的理由」

這些幻象

也消失了容許被存在的理由

 

現在

在這個深層放鬆冥的當下

你的潛意識    

希望你的生命更美好

它開始啟開了為你驅除掉「既往不再需要的東西」的消除機制

 

它會自動而有效的

把你潛意識中的一切不必要的東西  

不必要的習慣  

盡情地丟掉

 

現在

我正在猜想

猜想你的潛意識

在許已經默默的在思考

思考如何積極有效的

用一個既獨特的方法

去清除深藏在潛意識中「不必要的東西」

 

我不知道

到底你的潛意識

打算用多少的時間

清除深藏在潛意識中不必要的東西?

 

用一天時間就夠了?

需要一個星期嗎?

還是可能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我不知道它將用多少時間?

為你清除深藏在潛意識中不必要的東西

但是我相信

它願選擇用最少時間為你的生命轉化

 

我曾經見過一些天生懂得「快樂」的人

他們之所以天天開心喜悅

是因為他們有個聰明的潛意識

他的潛意識永遠會將內在「不需要的感覺」送走

 

當「不需要的感覺」被送走後

他的潛意識會不斷的讓他感覺到輕鬆自在

讓他能夠快樂的「活在當下」

 

這個過程

完全不需要意識的參予

或者邏輯的分析

它完全是潛意識單獨運作完成的

 

現在

在這個深層放鬆冥的當下

我要告訴你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那就是

我在猜想你的潛意識正在積極的檢視它內部

去觀察哪些事情已經不再重要

然後 他會去選擇一個適合你的方法

去忘記或釋放那些「不再重要的事情 」

或者「那些對你不再有用的習慣」

 

我不知道

你的潛意識會選擇什麼方式「去忘記它們」?

它也許選擇去「記得去忘記它們」

或者它選擇「記得選擇去遺忘它們」

或者

它容許這些事情收藏在的某個潛意識的封閉空間中

讓它只是放在那裹  

但不容許它去運作

或者

它乾脆把它們像Delete電腦中不要的檔案

把它們Delete後

丟到拉圾桶中

 

不管你的潛意識

為你選擇那一個適合你的方法

然而我正在猜想 

你的潛意識已經開始運作

使那些事情「自然地消失」

 

在爾後的當下

你的意識能夠選擇

把注意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而同時

你的潛意識會幫助你

每天浮現出成功的圖像 

每天引導你自在喜悅

 

現在

你開始發現你的潛意識能夠選擇去「忘記一些事情」

或能夠去「記得一些事情」 

 

我正在想

你的潛意識打算如何幫助你抽離「不必要的部分」?

以致於讓你的生命

可以開始感到愈來愈平靜?

愈來愈自在喜樂?

 

現在

如果你容許

你的潛意識會回憶起這個能カ

它會開始敏感的感受你身體

感受你身體某個部分似乎是麻木的?

 

我不知道它感受到身體哪個部分是麻木的?

但我知道這個麻木的感覺

也許開始的時候是模糊淡淡的

但它愈來愈明顯

 

它可能是你的左手

或者右手

或者其它部分

這個麻木部分就好像睡著了一樣

身體也不再需要了它了

 

現在

你開始感覺一個有趣現象

你的身體中有一個「舒服的部分」正坐在這裏

但你身體中另外有個「失去知覺的麻木部分」

你可以感覺到它正逐漸愈來愈麻木

逐漸被你從身體分離出來

慢慢的分離

慢慢的分離

將它從身體分離出來後

你容許它飄浮到一個愈來愈遠的地方

當這個麻木部分飄到遠方時

而你

仍可在這裏繼續享受舒服放鬆的感覺

 

我在想

不知道你你的潛意識

容許「這個麻木」被抽離八成以上?

或者九成以上?

但我知道

他已經決定幫你送掉「麻木」

 

此外

潛意識送走麻木的方法很多

我也在想

你容許潛意識立即抽離麻木?

或者稍後抽離麻木?

或者你選擇慢慢逐漸地抽離麻木?

或者進入更深的冥想狀態才被抽離?

 

不管你的潛意識選擇用什麼方法「送走麻木」

但我相信

你可以容許潛意識用它喜愛的方式

放下那些不喜愛的感覺

 

放下的那種感覺

會容許你享受自由自在的感覺

讓你變得愈來愈輕鬆

愈來愈平靜

愈來愈開心

 

2. 潛意識間接的暗示

 

一般來說,潛意識天性不喜歡直接被教導,直接教導往往會導致抗拒。含蓄的迂迴暗示是一種促成潛意識願意接納的好方式。迂迴柔軟的隱喻可巧妙地繞過當事人意識批判,而進入潛意識的世界。暗示的內容多是言語暗示、環境暗示、角色暗示、或是隱喻等等。

 

舉「隱喻」為例來說明。「隱喻」是暗示常用的方法,每個隱喻都潛藏目的和意義。隱喻有兩種不同深度,一種是淺層結構的隱喻,另一種則是深層結構的隱喻。淺層結構的隱喻多半以故事展現,它的內容呈現「期望潛意識轉化的重點」。而深層結構隱喻的佈局特色,在於它不明確顯示它的目的和意義,而讓個案的潛意識依據它內在的認知、理解、洞察力與企圖,去自動促成具利益性的轉化,而實現預期的目標。隱喻常以故事或趣聞軼事呈現。故事或趣聞軼事是很好的暗示,因為每一個人都喜歡聽故事,而且故事涵括的層面較廣較深,它易引起當事人好奇及專注。這些故事的內容中會配合當事人所面對的境況,加入一些配合性的「暗示」。

 

在暗示中角色的選擇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隱喻內角色面對情景的反應模式,是否能激起個案去呼應他現在所面對的問題。當這個暗示與個案要解決的問題有着類似的結構與內容時,當事人的潛意識當聽了暗示時,他的潛意識便會自動呼應他本身的問題,而促成個案的潛意識願意運作與轉化。隱喻的下半部,就是設計出一個符合解決個案問題的最佳理想結局。結局必須客觀,並且應尊重當事人的意願,符合當事人期望發生的改變。對於一個有效的隱喻來說,如何利用個案資源,設計出一個符合個案問題的一個清晰與系統化的暗示,去促成個案的潛意識願意去呼應,是隱喻成功與否的關鍵。

 

此外,設計隱喻可以像是做美味的菜,除了菜的本體外,最好還需要附加醬料,擺設等等因素,促使個案更容易激發求變的熱情。隱喻的內容必須有感覺、有感情、有趣,最好簡單易懂。另外,在說故事的過程中會插入大量的多層次的隱藏指令,使當事人的潛意識在聽故事內容的同時,也接收了故事內容中的隱藏信息。這方法對於理性人士來說是非常有效的。

 

最終,個案接受隱喻後,個案的潛意識會在自主運作下,在它的內部產生改變,而達成個案想要實現的目標。潛意識內部系統轉化並不一定需要外在刺激來引導全程,它會在潛意識系統內自我調整。在轉化過程中,潛意識內部會自動作出最理想的變動。變動經過一段時間後會自動地穩定下來,並到達一個新狀態。

 

舉一個我曾用過的隱喻故事「貧子衣中珠」來分享。

 

貧子衣中珠

 

貧子衣中珠

 

現在在這個平靜的殊勝的當下

我想與你分享一個

有關夜明珠的古老故事

 

在東方

一個古老的傳說中

有一個神聖國土

在這個國土裡面

有一個充滿了智慧

而且能夠洞知生命的國王

這個國王有十六個兒子

 

這十六個孩子們

每天都可以去享受

宮廷裡面一切充沛的生命資源

但是在生命充滿了幸福的孩子們

不太願意去注意

或者去介意這些宮庭裡面的資源

 

他們都頑皮的 

好奇的想要去闖蕩江湖

這個智慧的國王 

當他發現他不能夠去

攔阻這些孩子們的衝動

與想法的時候

他什麼都不做

他只是偷偷的

在孩子們的衣服夾層中

縫了一顆智慧的夜明珠

 

國王在心裡想

當孩子們在宮庭外面

無法能夠去適應

外在環境的時候 

孩子們在眼前困難的當下

只要能夠去內觀

找到這個夾層內的夜明珠

就可以讓他們去脫離掉

生命中的困境

 

國王不想攔阻孩子們的渴望

他希望孩子們能夠獨自的去經驗生命

所以當孩子們離開皇宮的時候

國王並沒有去告訴他的孩子們

在他們衣服的夾層中

埋了一顆充滿資源的夜明珠

 

這十六個國王的孩子們 

穿著國王為他們製作的衣服

開心的頑皮的衝動的離開了皇宮

他們各自在自由的期待與慾望下

在人間狂歡的衝動的闖蕩江湖

 

在開始的過程中

他們感覺到開心

他們感覺到新鮮

他們感覺到刺激

 

但是當生命的時間慢慢的流過

他們辛苦的發現

在他們的眼前

不斷的呈現各種困難的狀況

 

他們漸漸的感覺到

無法去面臨這些眼前的辛苦狀況

他們強烈的在內在渴求

希望能夠脫離這些困境

希望能夠被拯救

但是他們無助的發現

他們已經離開了皇宮

他們找不到任何改善生命的資源與幫助

 

當他們正在困擾的時候 

他們開始回憶到

父王曾經告訴過他們

父王說

當你們面對生命困頓的時候

要保持平靜的心

要能夠智慧的

去內觀你們內在的智慧

去找尋內在既存的豐沛的資源

當你能夠用智慧找到

內在的資源與能量的時候

眼前的一切狀況

都將會自然的消散無蹤

 

孩子們記起了

在離開皇宮前

國王殷殷愛心的交待

他們開始伸出他們的手

打開他們的心

他們開始去慢慢的搜索衣服的夾層

在摸索的過程中

他們開始歡喜

他們開始感受到

充滿了智慧與能量

因為他們在衣服的夾層中 

找到了國王所為他們縫製埋藏的夜明珠  

當這個夜明珠在內在深層被取出的當下

夜明珠智慧的光茫

照亮了他們的內在

讓他們能夠清楚的

自信的看到自已的內在

早已經充滿了充沛的

一切生命需要的資源

 

他們找到了內在生命無限的智慧

他們開始去瞭解生命

他們開始能夠用深層智慧的覺知

去瞭解生命中

他們應該如何去做

去豐盛去美好自己殊勝的生命

在夜明珠智慧光茫的照射下

孩子們眼前的所有的困境

所有的情緒

都全然的消散了

在消散的當下

 

孩子們感激父親的智慧與教導

孩子們開始學習到

當生命中出現了狀況

或情緒的時候

他們會開始用平靜的心

用內在智慧的自信

用最恰當的模式

去能夠讓眼前的一切

都得到最好的解決

讓自己的心靈在每一個當下 

都能夠去享受平靜與喜悅

讓他們在爾後生命中的

每一分每一秒

都能夠去活在當下

都能夠去促成

豐盛美好的生命

 

這個故事的隱喻想必您一看就了解了

 

3.「家族排列」潛意識對話

 

所謂心靈對話,就是利用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註)中的心靈對話模式,直接在冥想中轉化個案潛意識內的負面銘印。

 

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靈格(Bert Hellinger)

 

在家庭系統排列過程中,個案只是旁坐靜觀,欣賞一些「受過感應訓練的外人」代表「個案」與「個案希望協調關係的親友」。這些代表在代表「個案」與「個案希望協調關係的親友」時,個案會看到(感覺到)這些代表在代表這些人時,所呈現的情緒、生理感覺與行為。

 

家排師會要求每個代表描述他們所代表的人有何感覺。他會從代表所體現出來的情緒、生理感覺、行為與空間關係中,去體會感知一些對於當事人個人問題有關的信息。家排師接收了這些訊息後,會依據這些訊息,在現場藉由一些方式,去引導個案抒解心中對關係的障礙或創傷。「家庭系統排列」與「主流的認知心理學、行為心理學和心理動力學心理治療」有明顯的分歧。由於家庭系統排列的效應不易用科學研究方法來證明其有效性,所以一些心理療法的擁護者並不支持這個方法。但「家庭系統排列」專家依經驗聲稱:「家庭系統排列」能有效解決受治療者的深層心靈障礙。 

 

依我數年在家庭系統排列現場觀摩研判,這個答案部分是正確的。有些人經歷了「家庭系統排列」後反應良好,但也有一些人經歷了「家庭系統排列」後反應普通。結論的不同不盡然是「家庭系統排列」無效,或者是排列引導者專業能力不足,結論不同的關鍵在於被排列者的心性、心念準備與企圖心。

 

依我個人經驗,平均來說,「情境冥想」對轉化個案潛意識的效應大體頗佳。我有時也把這個模式施用在情境冥想的過程中,一般個案在事後大體呈現的效果不錯。但它並非一解萬解的萬靈丹。我會要求個案在事後連續三個月聆聽「潛意識對話DIY」語音引導,利用持續轉化個案潛意識去強化個案心靈提升的效果。


註: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

 

家庭系統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領域的一個方法,它多數用於個人生命關係失衡的治療。該方法由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靈格(Bert Hellinger)最早研究發展起來的。
它是通過現象學方法,探究心靈問題的根源和解決問題。海靈格發現在家庭系統中,存在一種不易被人們意識到的能量,這個能量透過量子態聯結,影響並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家庭各成員的心靈狀態、甚至於各成員面對生命事業、愛情的能量與心念。
海靈格相信:很多人的心身問題,其實都是家庭在「量子態下的能量失衡」造成的。他認為如果將「失衡」的現象在家庭系統排列的過程中,呈現給當事人感受,並透過現場引導抒解當事人失和的各類關係,則失和的家族能量可被重新修復,而當事人的身心靈與各類關係也能因之提升與轉化。總結而論,家庭系統排列是一種體驗與修復程序,目的在於釋放和解決當事人和自身與他人之間的深層壓力與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