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智慧

生命智慧

2019.12.26

一相無相分第九: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

修行者會生起我已證得果位這樣的心念嗎?

一相無相分第九: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

 

一相無相分第九: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解譯如下:

 

須菩提!你認為已證得「須陀洹」果位的須陀洹,會生起「我已證得須陀洹果」這樣的心念嗎?

 

須菩提回答:「不會的,佛陀!為什麼呢?須陀洹已證得入流果,入了聖人之流,已放下情感、愛慾,不再執著於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境相,因為不隨六塵流轉,心中沒有取捨妄念,所以才叫作須陀洹。」

 

須菩提!你認為已證得「斯陀含」果位的斯陀含,會生起「我已證得斯陀含果」這樣的心念嗎?

 

「不會的,世尊!什麼緣故呢?斯陀含對於五欲六塵已不起貪愛,但仍有餘惑。他所以表面上得再回轉人間一次,斷除欲界剩餘思惑(名一往來)。由於只來一次,故等於沒有來。因為他已無往來之相,所以才叫做斯陀含。」

 

須菩提!你認為已證得「阿那含」果位的阿那含,會生起「我已證得阿那含」這樣的心念嗎?

 

「不會的,世尊!為什麼?二果斯陀含斷除了欲界思惑後,就證得三果「阿那含」,永居於色界的四禅天,不必再來人間,所以才名為「不來」。「阿那含」心中既已無相、無念,故早已沒有「來」或「不來」的分別。

 

須菩提!你認為已證得「阿羅漢」果位的阿羅漢,會生起「我已證得阿羅漢果」這樣的心念嗎?

 

「不會的,世尊!怎麼說呢?因為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果位叫做阿羅漢。世尊,若有所謂的阿羅漢自我認定我已證得阿羅漢的念頭,那麼仍如眾生般起心動念,存有我、人、眾生、壽者等法相對待分別,就非阿羅漢。

 

「世尊!您說我心中平常,一切無諍,既無喜也無悲,已證得「無諍三昧」,是人中第一等德性,也是羅漢中的第一等離開欲界的阿羅漢。但我並沒有存有我是離欲羅漢的心念。」

 

「世尊!如果我有得阿羅漢道的念頭,佛陀就不會稱我為阿羅漢,那麼,佛陀也不會讚歎我是歡喜修阿蘭那行。因為須菩提並不存有修行的心相,妄念不生,所以才稱為是歡喜修阿蘭那行的。」

 

須菩提並不存有修行的心相,妄念不生 

 

註:無諍三昧

無諍三昧是大乘佛教中常見的修行方法之一,就是入了「禪定」,就是無我人、彼此高下、聖凡之分,一相平等,連真空亦無住。若有住者,即有對待,便生諍論,長繫生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