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智慧

生命智慧

2019.06.25

111. 修行迷思之一:仰賴上師

很多人對學習靜心沒有信心,不相信自己可以獨立成就它。他們總喜歡從別人那裡得到啟蒙。

修行迷思之一:仰賴上師

 

 

很多人對學習靜心沒有信心,不相信自己可以獨立成就它。他們總喜歡從別人那裡得到啟蒙。他感覺靜心是個困難的專業技巧,像是學習打高爾夫球,或者學習開車,必須有個老師教導才能學的好。

 

這個觀念既對也錯。

 

對的是:靜心可以有老師;老師可以告訴你靜心很好,不做靜心太可惜了。老師會指點你如何進入靜心大門,並指點你靜心的重要觀念,但到此為止。

 

錯的是:老師不應該教你如何去體驗靜心的過程,或者該去覺知些什麼。靜心是你個人對內觀照一切的經驗,它既沒有羅盤,也沒有計劃或目的,它只是個無方向性的自由覺知。既然靜心是對內觀照你自己,而你是獨一無二的,那麼老師既然不是你,他又如何能奢言引導你去感受你自己內在呢?

 

這有點像是,當你在電影院看電影,看得正精彩的時候,你的朋友在旁邊對你指指點點,教你怎麼看這埸電影。試問你會謝謝他的指點,還是請他安靜?

 

再想像一下。

 

如果你眼前有一盤糖醋排骨,你會不會很害怕?害怕不相信自己有能力體會這盤糖醋排骨到底是什麼味道?你會找個「糖醋排骨上師」教導你感受糖醋排骨嗎?你為什麼不自己品嘗排骨?

 

同樣的道理也可以放在修行佛法。

 

有些人想學習佛法,但不相信自己能參透佛法。因此他會去拜上師,不斷的參加法會,也會去背誦佛經。他們希望藉由別人的幫助修習佛法。

 

這些人的確會倒背如流經書中佛陀所說的每句話,但卻無法像佛陀般了悟這些話的含意,也無法將這些佛法應用於生活中。他心理想著心經裡的「色不異空」,但看到鈔票時,不管怎麼看還是鈔票;看到美女時,不管怎麼看,美女仍然是令他心跳加快的美女;眼睛被人打了一拳,在鏡子中怎麼看也看不空,看來看去仍是疼痛淤黑的熊貓眼睛。

 

為什麼他學不成佛法呢?

 

二千年前佛陀說給須菩提聽的,不是來自於佛陀老師的教導,佛陀沒有老師,也沒有經書可去研討背誦。這些體悟,是他在菩提樹下孤獨靜坐多年後的心靈體悟。這些體悟是由祂的深層自性中自然浮現出來的。

 

真相不能被渴求,這就像是「道」,不能被說明。言語的說明,思想的推衍,或者渴求下的「道」,都非真相。真相只是個被動的自然覺知,因為它就是這個樣子。

 

須菩提將佛陀的一切言教記載在金剛經中時,佛陀沒有對須菩提說明 : 他覺知到的一切佛法,只是「道」本身,只是一個圓滿的現象而已(As it is),它不是成就「道」的方法。佛陀並沒有告訴須菩提他的「道」是無法被說明的,它只能被自我覺知。為了點醒須菩提,佛陀在傳經中多次提到「法非法」的觀念。

 

後人誤解了,一直認定金剛經中的內容是求道的方法。因為這個誤解,後世的人不管如何拜師或背誦經書萬千遍,多數都效果不佳。

 

如果你想要如實的達到佛陀在靜心中的體驗,它沒有捷徑或速成班。你無法像周星馳在電影「如來神掌」中,花十元買本「如來神掌密技」就練成了一身功夫。你必須自己經由靜心啟始,親自去體驗佛陀所體驗的,而不是去背誦或嘗試理解佛陀所說的。這個成就的過程得靠你自己,任何老師教導都沒有用。

 

如果你同意這段看法,你就得理解靜心必須是一個孤獨的過程。你得放棄對權威的依賴,去像佛陀般,自己也找顆樹(沙發也好)靜心,去在寂靜中覺知內在自性傳給你的訊息。

 

你要學習像是個寧靜的、孤單的貓頭鷹,站在山頂的高枝上靜靜的看著這個世界的一切,在看的時候,你沒有思想,沒有情緒,沒有想要什麼,也沒有想做什麼,你唯一做的,就是靜靜的觀察一切。

 

好的心靈導師不會告訴你必須向他學習,不斷的教導你知識,或者鼓勵你反覆背誦信仰。如果他如此做,他就是否定你的獨一無二的自性,就是打算將你變成鸚鵡。他唯一要你做的,就是教你嘗試靜心,並給你不要半途而廢的信心。

 

講一個小故事隱喻靜心的迷失

 

一位眾人景仰的心靈上師經常為信徒說法解惑。有一天,在眾徒環繞中,這個心靈上師嘴角帶著智慧的微笑,突然伸出了右手的食指指向窗外。眾多信徒們惶惑不解老師的行為,沈默了許久。

 

最終,一個信徒突然靈光一閃,恍然大悟,他大步衝上前去抓住老師的手指狂吮,導師驚恐的快速抽回疼痛的手指,對著這個莽撞的信徒說:「我不是要你咬我的指頭,我只是要你注意我手指指向的月亮」。

 

 

靜心的老師不能教導學生任何靜心技巧。他唯一能做的,只能把手指向月亮,告訴學生要注意並進入那個月亮。請記住,靜心的陷阱是雙向的;進行靜心的人要懂得避開,而教導者則更應懂得避開。

 

【潛意識對話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