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智慧

生命智慧

2015.10.16

關係成就生命幸福

要學習真正能夠去愛,必須要能夠去先放下思想中的慾望與恐懼

關係成就生命幸福

 

我們只要活在這個世界裡,就得置身在各種關係中,它包括伴侶、親友、同事、甚至於自己。有些人天生關係圓融,另外有些人天生關係衝撞。

 

 我們只要活在這個世界裡,就得置身在各種關係中,它包括伴侶、親友、同事、甚至於自己

 

人間有個幸福定律,當關係圓融的時候,生命自動美好,但當關係不圓融的時候,生命會陷入痛苦。此外,許多社會科學研究發現,當關係出現問題的時候,生理上會呈現許多形態的疾病。

 

關係是可以改善的嗎?還是關係完全受到天性的牽制而無法改變?答案是什麼?關係當然是可以改變的。要能夠成功地圓融關係,關鍵只有一個,它存乎於「關係互動時的心念」。

 

當你在關係互動時的心念是以「我」為中心,「我」很大,那顯然在這種利己的心念下,你只會一心的由關係中設法尋樂、避苦或想得到些東西。當關係的發展是以「利己」為企圖,而非利他時,它會撕裂關係,而最終造成孤立、衝撞與痛苦。

 

大部分關係失敗的人會自我檢討,會從這種孤立的痛苦動盪當中,開始發現,只有「利他的愛」才是拯救關係的唯一方式,因此,他會開始去探索「愛」,會練習去愛人。但當研討「愛」時請注意,你說的「愛」,到底是什麼意思?

 

當你說你愛妻子、先生或兒女,你愛的是什麼?你的愛是什麼意思?你的愛後面有沒有動機?像是舒適、 煮飯 、性愛,依賴,榮譽、佔有或支配?如果這些條件就是我們口中所謂的愛,那麼當你得不到的時候,就會升起各式各樣的情緒,像是忌妒、憤怒、焦慮或恐懼,對嗎?

 

 你的愛後面有沒有動機?像是舒適、 煮飯 、性愛,依賴,榮譽、佔有或支配

 

多數的人探索「愛」極少成功。因為,一切以自我快樂為核心的愛,永遠無效。要能探索真愛,得先需要用大智慧去驅除「我」,要心念中對關係沒有慾望、依賴、忌妒或崇拜,這一點對許多人非常困難。

 

能夠擁有「無條件的愛」嗎?能夠面對關係的時候,心中沒有慾望或者其他的渴求嗎?能夠去愛人時只「給予」,而沒有條件式的想得到些什麼嗎?

 

 能夠擁有「無條件的愛」嗎?能夠面對關係的時候,心中沒有慾望或者其他的渴求嗎?能夠去愛人時只「給予」,而沒有條件式的想得到些什麼嗎

 

許多人理解到無條件的愛的價值,也願意去學習它,但是真正無條件的愛可以學習嗎?但遺憾的是,無條件的愛是無法被學習的,或者應該這樣子說,無條件的愛是無法在思想運作下去學習的。因為,思想的運作永遠是想得到些什麼,而不是想放棄些什麼。所以當你苛求由思想運作中去學習愛,那會事倍功半,無法成就。任何在思想下、意志力下,想去學習真愛,都會是包裝的、勉強的與假性的。

 

要學習真正能夠去愛,必須要能夠去先放下思想中的慾望與恐懼,當思想中的慾望與恐懼不存在的時候,你的心靈會開始變得自由。只有當自由的心升起的時候,面對關係時你將不再乞求任何東西,而這時候真愛自動會展現。

 

 只有當自由的心升起的時候,面對關係時你將不再乞求任何東西,而這時候真愛自動會展現

 

願意檢視自我的「真愛指數」嗎?不妨試著回答下方的問題。

  • 面對伴侶,我願意無條件的給予?還是心中對伴侶充滿著慾望、渴求、依賴與恐懼?
  • 面對父母,我願意無條件的照顧?還是心中對父母充滿著既往不滿的回憶、批判、依賴或渴求呢?
  • 面對兒女,我願意無條件的照顧?還是心中對兒女未來,充滿著期望、渴求與恐懼呢?
  • 面對兒女的規劃與渴求,它是真的符合兒女的自性嗎?還是它只是父母心中所渴望的、恐懼的、或者得不到的呢?
  • 面對親友、同事,我願意無條件的給予關切、照顧與祝福?還是心中對親友存在著批判、渴求、預期和嫉妒呢?

 

「真愛指數」永遠和你的「幸福指數」成正比,沒有例外。討愛的人沒有幸福可言。

 

想要找尋真愛嗎?想要釋放掉心中的渴望與恐懼嗎?不妨抽空撥一點時間,聆聽劉醫師的潛意識對話DIY「放鬆語音」:迎向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