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智慧

生命智慧

2016.02.15

思想無法終結悲傷

如何靜觀悲傷的源頭?

思想無法終結悲傷

 

很多人面對悲傷,會找一個寧靜的角落,或者找一個無人的山區,告訴自己說:「我要好好想想這個悲傷。我想理解這個悲傷,走出悲傷。」麻煩的是,不管你怎麼好好的想,思想都不會將你帶出悲傷。

 

理解這個意思嗎?

 

舉例來說,Jane被伴侶拋棄了,她感覺很悲傷,這如同晴天霹靂,她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她決定找個安靜的地方,好好的思考前因後果。她不斷的去分析檢討這段感情,想找出感情失敗的關鍵。 Jane對這段感情左思右量了三天三夜,卻感覺悲傷不但沒有消散,反而日形惡化。

 

悲傷是一個念頭,而思想就是這個念頭的母親,所以你不能要求悲傷的母親去處理悲傷。

 

面對悲傷,你當然要去觀察悲傷,但不能用當事人「我」的角色去觀察,你得放下「我」去觀察。換句話說,你得扮裝自己好像是一個無關的第三者,去觀察悲傷。

 

記得曾經看過一些悲傷的電影嗎?看到悲傷劇情的時候,你怎麼看呢?你知道那一切與你無關,因為你的心裡沒有悲傷。當你以一個無關的第三者觀察悲傷時,你清楚的理解劇情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深層的意義。

 

但的確這個建議聽起來有一點不近人情與殘酷;面對自己的悲傷,要怎麼能夠放下悲傷,而能以一個無關的第三者去客觀觀察悲傷呢?你會說:「這辦不到。」沒有錯,它的確有點不近情理,但這是唯一能夠去觀察、理解悲傷源頭的模式。

 

如何在悲傷時,能夠暫時放下悲傷心緒,而以一個寧靜客觀的第三者觀察悲傷呢?唯有一法,靜心而已。當你靜心的時候,不獨你可以智慧的靜觀悲傷的源頭,而且在深層寧靜中,連悲傷者都不存在。

 

當你靜心的時候,不獨你可以智慧的靜觀悲傷的源頭,而且在深層寧靜中,連悲傷者都已不存在

 

我們安排了一個能夠協助你心靈寧靜的放鬆語音。願意的話,不妨撥點時間聆聽:寧靜當下 禪定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