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智慧

生命智慧

2016.01.16

修行陷阱一

修行是對內修,而不是對外求

修行陷阱一

 

如何見性呢?我想先談修行的陷阱,而不想談如何修行;知道陷阱比如何修行更重要。這正如同暗夜在密林中走路,不要忙著衝快,一不小心掉下了萬丈深淵。

 

第一個要談的陷阱是修行的方向。

 

修行不是對外修,而是對內修。什麼是對外修?對外修,就是忙著在外在世界中做許多的事情,來促成修行。現在修行的人很忙碌,忙著去廟裡燒香拜佛、讀經、找仁波切灌頂、參加法會、做善事、放生。

 

為什麼現代人忙著對外修行?

 

因為他的師父告訴他對外修行很好。此外,他的共修夥伴們也忙著在對外修行,而他覺得多數人做的必定都是對的。所以,捐款時會忙著比較誰捐得多,放生的時候會比較誰放的斤數高,燒的香要名貴的好香,祭拜的祭品要上好的水果。

 

這一切在企圖下的修行行動好不好呢?非常好!但卻也不一定很好, 端看修行的人心念是什麼。什麼樣的心念很好?什麼樣的心念不好呢?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妨分享金剛經中的兩段話。

 

其一:

 

金剛經依法出生分第八:「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是故如來說福得多。」

 

其二:金剛經妙行無住分第四:「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

 

這兩段話說得夠清楚了嗎?

 

如果你在修行行動的背後,隱藏著想要得到什麼的目的,不管這個行動是做善事或者念經,它就是「住於相」。住於相的行動,說白一點,就是有目的的行動。有目的修行福德,則福德不大,也當然就是假修行,或者是半吊子的修行。這一點,佛陀在金剛經中說得非常清楚。

 

如果佛陀沒有錯,說的是真相,那現代很多的佛教行動就必須檢討。當然從方便法門來講,給予紅蘿蔔的佛教行動或法門,可以當作是入佛門的初步誘導,但上師必須隨後告訴弟子懂得快快放下紅蘿蔔,不是嗎?

 

說個應景的小故事。

 

有幾個和尚同心協力的在肩膀上扛著一條沈重的獨木舟,踏著艱辛的步伐走進一個村莊。

 

這些和尚有趣的行為吸引了很多村民圍繞著他們指指點點。有一個村民走上前去問和尚說:「請問你們在做什麼?」每個和尚都正忙著扛木舟,沒有人理會他。只有一個和尚一邊擦著汗水,一邊勉強的回應:「沒看到我們扛著什麼嗎?這條不是普通的船,它是幫助我們脫苦的方舟,它會帶領我們到達脫苦的彼岸。這條船對我們太重要了,我們必須隨時帶在身邊。現在,麻煩你不要再打擾我們。」

 

村民眼看著和尚們扛著木舟漸漸離開了村莊。離開時,村民發現多了一個人在扛獨木舟,那個人就是剛剛問話的村民。

 

想要脫苦的人都會抬著自己相信的方舟,在靈性提升的道路上前進。他們堅信他們扛的方舟,是唯一能幫助他們渡往彼岸的救贖之道。但他們的方舟真的是幫忙拖苦的方舟嗎?

 

紅蘿蔔就是故事中和尚脫苦的方舟。這裡有兩個提問;提問一:誰能告訴和尚要放下方舟呢?提問二:和尚聽得到這個聲音嗎?

 

慈善不是不好,但不是去追求某個目的的慈善。真慈善必須像是呼吸般自然的發生。既然真慈善是呼吸,那你如何能夠知覺呼吸呢?所以真慈善是「為善不知善」。他做的事是慈善,但他不知道那叫慈善;他是自性下引出的自然行動,而不是目標論下的變動,不要本末倒置了。

 

再次提醒修行的第一個陷阱:「修行是對內修,而不是對外求。」

 

修行是對內修,而不是對外求

 

如果願意,不妨聆聽我們的「放鬆語音」:禪修蟬咻